来源:《星火导刊》86期
水泊梁山里前后两块匾:聚义,忠义。都有一个义字,但是阶级内容是完全不一样的。本来一帮好兄弟,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无牵无挂游走于天地之间,打土豪斗地主,劫富济贫好不快哉。有了这股子义气,财也聚,人也聚,要枪有枪,要人有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走。用我们马列毛主义的术语来概括就是:革命路线是决定一切的东西。
本来这些好兄弟,各怀绝技,图的就是痛痛快快在人世间走一场,上天入地见佛杀佛,旌旗十万斩阎罗。什么蔡京啊,童贯啊,高俅啊,都是他们的手下败将。可是到后来就不对了,杀千刀的宋江非要讲另一种义气,这是一种什么义气呢?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也就是说要对皇帝老儿讲义气。套用《北平无战事》里建丰同志的铁血救国会逻辑:吃党国的饭,不允许砸党国的锅。
结果就是,兄弟们被当炮灰,征辽国,打方腊,死的死,残的残。受虐狂宋江自己犯贱还要拉着兄弟一起喝毒酒。这种结局算是对后一种义气的绝妙注解了。谁对统治阶级讲义气,谁就是彻头彻脑地对自己兄弟不讲义气。
以上说的是聚义在处理阶级关系方面的含义。聚义在革命队伍内部的含义主要指平等。张学良在回忆录里讲过这样的话:"我们的军队打不过共产党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中心思想。这种思想指的就是彼此的感情,主要是军官和兵之间的关系。那时候军官勇敢点的,都带着兵。有一次,一个兵对我说:'你都舍得了,我们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你明白?说白了就是讲义气,你是好汉,我就跟你,你敢干,我还怕什么。"这种时候谁要是心里有小九九,阴一套阳一套,很容易就会被斥为"虚伪",也就带不好队伍。
毛主席在三湾整编,带头立正报数,振奋士气。陈毅在南昌起义的残部里本来没什么地位,当时士兵都觉得政工干部是卖狗皮膏药的,但是陈毅就是和大家一起同甘共苦,慢慢就有威信。后来陈毅在南方苏区打游击,把黄金裹在腰上,造成战士们嘀嘀咕咕,后来陈毅索性公开,问大家是不是把黄金分掉,后来大家都说还是放在他那里好。所以人心就是那么的微妙。你对别人讲义气,别人也对你讲义气,队伍就会越来越兴旺。你不讲义气,那么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任何事业,如果只剩下几句空洞的口号,只剩下狗皮膏药,那么高喊"这个梦","那个梦"的一小撮人只能在噩梦里收获一枕黄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