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改革开放一定要恢复消费等级制?

时间: 2014-12-16 11:58:36
栏目: 时事评论
来源:网络 近日,笔者的女友表示希望购买一部苹果手机。笔者对这件事感到非常好奇,就问她为什么想要苹果手机。之所以这样问,并不是经济上希望节省这笔开销,而是觉得好奇她对手机的需求只限于打电话,甚至连短信都从来不发,更不用提各种上网和其它娱乐功能,为什么要买智能手机。如果买一部功能强大的手机只用来打电话,似乎并不理性。女友回答说有苹果手机比较有面子,所以才想买,顿时让笔者体验到了苹果手机的另一重功能,即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功能。一旦拥有了苹果手机,在心理上就感觉自己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消费等级,即便完全用不到这部手机的大部分功能。 实际上大部分的消费品形成了事实上的等级制,并给人相应的心理体验。笔者非常熟悉的一位从农村来的师弟,所穿外套就经历了从无品牌到追求 KAMA 等的低档品牌,再到追求杰克琼斯之类的中高端品牌的过程。这位师弟对外套舒适程度的提升所带来的身体体验并不敏感,但对消费等级提升带来的心理体验却相当敏感,多次向笔者诉说穿上品牌外套之后自我感觉的变化。更有甚者,会在主观上混淆这两种体验,将心理感受的提升转化为使用感受的变化。笔者所在学院的一位老师就曾经认真地感叹,原来居然敢开奥拓的车,那车随时都有可能爆炸!实际上,奥拓的车随时爆炸的可能性是相当小的,但这位老师由于不理解心理感受提升的机制,于是只能将之归结于虚假的使用体验的提升。 这样就能够理解,为什么相当多的厂商一定要花很多的钱在广告和包装上。由于这些努力,虽然消费者的使用体验没有提升,但心理体验却很得到了相当的提高,因而愿意花更多的钱买甚至自己并不需要的产品。例如根本不需要智能手机的人会花几千块钱买一部苹果手机。这样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会在使用高档消费品的时候获得远远超过使用体验范围的心理感觉,会认为自己由于用 了高档消费品,就比别人更有品味和档次。 改革开放恢复消费等级制,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原因,是强势集团(当时是干部和知识分子)难以接受消费品与普通群众没有明显差别的现状,希望自己高人一等的地位在消费上表现出来。工业化积累的成本不应当均摊到自己的头上,如果一定要这样,甚至因此造成了消费品的“几十年一贯制”,他们是不惜放弃中国的工业化计划,而让腾出来的资金用于自己的消费与西方接轨的。当然,接下来他们发现工业化的成本可以由劳动者以更低的消费水平来承担,自己的高消费与工业化目标未必矛盾,才在九十年代开启了中国的二次工业化。 这第一方面的原因,虽然是消费等级制重建最直接的原因,但却未必能够完全解释今天消费等级制何以强化到如此程度。这还需要归结于由于资本逻辑所要求的另外两重原因。消费等级制重建的第二重原因,是生产过剩带来的结果。在资本主义情况下,由于私有制的存在,收入差距巨大,群众消费不足,从而生产过剩。资本家在产品过剩的情况下,需要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出路,而建立消费等级制则是一个相当有效的办法。这种心理机制一旦建立,为其所控制的消费者便会出于心理认同购买特定公司的产品,解决在市场过剩条件下个别资本的销售问题。在此意义下,这些消费者成了这些公司完成积累过程中“惊险一跃”的工具,却仍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具有相当的眼光和品味。很多电脑盲喜欢购买昂贵的苹果电脑,花很大的精力装上微软系统,然后拿出来炫耀,便是明证。 消费等级制之所以需要重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能够促进剥削关系再生产的实现。由于资本主义生产中劳动者的工具化,劳动者通常逃避劳动,能够不工作,就不工作。但是,如果劳动者逃避劳动,劳动力市场的供应就会出现问题。消费等级制的重建为劳动者展示了一个阶梯,劳动者为了实现消费等级的跃迁将不得不取得更高的工资收入,从而以更大的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以供剥削。正是由于消费等级制建立的社会心理压迫机制显著的提高了劳动力再生产的成本,劳动者会有更大的压力主动充当雇佣奴隶,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便更顺利地实现了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