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书无用论”及青年之出路

时间: 2014-03-07 22:42:36
栏目: 风华正茂
话题:

作者:先锋 来源:进步青年网 近来“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本文对此问题作一简要分析,并谈谈面对越来越窄的“成功”道路,我们青年人该怎么办。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
9月2日是开学第一天,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玲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19岁的四川姑娘玲玲(化名)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父亲认为“读书无用”,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意“把辛苦赚来的钱白白丢给大学”。
这位父亲算了笔账:大学4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元,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一个月也只有两三千元工资。如果打工的话4年至少能赚8万元,加上省下的读大学的费用就有16万元,付房子首付、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都比读大学划得来”。

该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就引发热议,人民日报法人微博两天内已发布十余条微博关注此事。有网友认为四年大学生活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也有网友因为大学毕业后工资不如农民工而认为读大学没用,还有网友认为上大学值不值取决于读的是不是名牌大学。
根据网上的一项调查,在一万多名受访者中,有超过七成网友认为“读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其中五成人表示赞成玲玲父亲的观点认为社会是所更好的大学,两成人表示“在哪里都可以学习”。 仅有三成网友认为不应该简单地把读大学看成一场投资。
近年来,“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从最新的成都父亲拒绝供女儿上大学事件,到之前媒体报道,“12岁男孩当婚礼主持人,母亲说只要有丰厚的收入,学习怎么样不重要”,再到“妈妈逼女儿休学参加红楼梦选秀,自称演丫环都值”之类新闻,都是这一心态的表现。

从以上事件应引起我们哪些思考呢?

“读书无用论”重新泛起的原因
一,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改开后,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特征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垄断加剧的同时小资产阶级破产的速度也在加快,阶级(底层与上层之间的转化)越来越固化,,底层青年向更高阶层走的道路越来越窄。原来指望着上大学改变命运的道路也变得越来越渺茫,底层父母们对这一道路也越来绝望。因此,像四川父亲这样不让子女上大学的事出现也就是必然的了。
二,教育产业化以来,大学变成了资本主义的工厂,大学生就是加工的产品。
由此导致的,一方面是教育质量的直线下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师们的眼里渐渐只留下工资和职称,而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们想着赶紧把课讲完,就像工厂里的工人急着把产品做出来,为了领工资一样,考虑的是快速完成任务,质量只要能通过官僚的检查就行。正如《共宣》所言:“资产阶级抺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在教材的选择上,用最“高深”的,让一般人看得一头雾水的教材,因为这种教材可以让“叫兽们”随便瞎说的同时还让人觉得很有水平。今年我已经大四了,说心里话,四年的课堂教育我真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我常常想,从大学教育得到来的东西来说,我和大一报到时有什么区别?专业知识?没有多少,一些空洞无用的理论学了也是白学;做人的道理?那就更可笑了,大学的“砖家们”除了教你如何像哈巴狗一样地讨好上司以求得一口施舍,教你如何做奴隶做良民去适应这个不合理的社会,过狗一样的生活,哪里会教你像人一样的活着!大学里,老师上课多是照本宣科,要么照书念经,要么指着统一买的课件走马观花的点一点,要说老师们工作不认真的话还真怪罪了他们,因为他们也有唯一认真的时候,那就是监考的时候,此时还是十分敬业的,时不时还要很“真诚”“难过”地发出“现在的学生怎么这样啊”的感叹。在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大学里,学生真的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颓废的大学反而会让青年们沉溺在小资的迷梦中难以成长,而先进入社会的青年往往在艰险社会的大风大浪里变得刚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不愿意让子女在大学浪费美好的光阴也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教育产业化,加上中国通胀的发展,大学教育费用涨速迅猛。新华社一项调查显示,大学学费10年上涨20倍,而同期国民收入增长不到4倍。另有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纯收入。政协委员孙继业直言不讳,我国教育花费已“跻身世界学费最昂贵国家之列”。这位父亲算的那笔账:大学4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元,毕业后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一个月也只有两三千元工资。如果打工的话4年至少能赚8万元,加上省下的读大学的费用就有16万元,付房子首付、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都比读大学划得来”。家长们把教育看作投资固然不对,反映了资本主义的家庭关系,如《共宣》所言:“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但另一方面,从底层家长的立场出发,面对用自己的血汗钱供起的高昂的学费,却不能让子女在大学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找到一份收入好的工作,学会像人一样活着的情况下。产生大学投资划不来,不如用学费来为儿女在越来越恶化的大学生就业、生存环境下的生存做点准备的想法,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面对网友的指责,我认为是不合理的。
三,由上面两种因素共同促成的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生存环境。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就业日益艰难。2013年全国更是创纪录涌现699万高校毕业生,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2013年《中国蓝皮书》中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研究报告称,约1/3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工作,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极端例子是,仅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中国人才蓝皮书(2010)》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目前,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蚁族”就有10万人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重庆、太原、郑州、南京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据初步分析,全国“蚁族”人数将在百万人以上。
蓝皮书指出,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了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群体——“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课题组调查显示,该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之间,是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为主的“80后”高知群体。该群体主要聚居于人均月租金377元、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已经形成了一个个聚居区域——“聚居村”。但“聚居村”住宿条件简陋,已经形成了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低层级衍生经济圈。
面对这样的大学生就业、生存环境,谁能不为读大学不值?

面对这些情况,新时代的青年人应该怎么办?
一,关注底层,深入工农。去认识真识的社会,到最底层的群众中去,认清现在社会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有把社会搞清楚了,我们才能找到社会及个人的出路。并在这个过程中去思考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认识社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去了解,这是第一手资料,当然这也是最可靠的。另一种是通过第二手资料,通过书本、报纸、同学老师、网络等等途径得到信息,来认识的。这是第二手资料,必定带有采集者的个人看法和观点,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提取有用的信息,用我们所学习的分析方法(下面会谈到学马列)去识别信息的真实与否。
三,学习马列,修学储能。我们现阶段虽然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当今社会形势还没有发展到轰轰烈烈的GM运动情况下,我们既不能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不顾客观条件地往前冲,也不能以自私的心理以求得个人的先“解放”,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够最后解放自己,但我们也不能没有行动。认清现实的本质,思考出路,并为之储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但这里的能力与学生会里所谓的能力是完全不一样的,这里要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而不是教你如何做社会精英、如何剥削人的能力。)这就要学习马列,学习马列中的科学分析方法,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在学生和工人活动中努力培养自己的工作能力(主要是组织和宣传能力),为将来更好地有效地改造这个社会作准备。
四,反思和号召,古人尚且一日三省吾身,才没有过错,何况我们青年呢?只有不断地反省,我们才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才能在关键的时候不犯错误。如,在五四时候,初期大部分人是有理想、有激情的有志青年,到后来有些人却开始摇摆,甚至堕落,俞伯平就是这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部分党员也是这样。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只有那些不断反省自己的人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不断的磨练自己,坚定信念,走对道路。因此我们要时时反省自己,时刻不要忘记科学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坚持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宗派主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泛滥。
同志们,我们不是孤独的,和以前相比我们的力量已经强大了很多。但是,从整个社会各方力量来说我们仍是渺小的,所以我们要号召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们)参与进来,相互勉励,共同进步,一起战斗。在实际号召的时候不但要靠正确的思想来引导他,还要通过自身行为去感染他,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时时争做先锋。
我们是青年,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世界是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同志们,珍惜美好的时光,努力进步。

2013年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