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母亲夏娘娘

时间: 2014-03-31 21:33:11
栏目: 文艺先锋
话题:

作者:佚名 来源: 海宁日报 人物名片 江苏武进人,丈夫为海宁人夏祖济,生前在四川做官。生一女夏之栩,女婿为早期革命家赵世炎。后丈夫不幸病故。在共产党人的教育和影响下,黄友梅懂得了革命道理。 1922年在中共武汉市的党支部、湖北地委及区委等机关担任掩护工作。1927年,在上海参加江苏省委的机关工作,担任起掩护机关与照料同志日常生活的职责。 黄友梅三次被捕,受尽折磨,但坚贞不屈,被誉为“革命母亲”。 1954年5月12日,享年85岁的革命母亲走完了她辛勤劳作的一生。在她的追悼会上,中共中央组织部追认她为中共党员。骨灰破格存入八宝山革命公墓。 她中年丧夫,靠替人洗衣和做手工度日。 她的女婿在婚后两年被敌人杀害,留下年轻的遗孀和嗷嗷待哺的遗孤。 她被孩子们神圣而伟大的事业所吸引,在最险恶的年代,她掩护共产党交通员,为数不清的儿女操心、操劳。 她是中国共产党无数伟大母亲中的一个。 大家似乎都忘了她的真姓名,只是称呼她“夏娘娘”。 夏娘娘,事实上,夏只是她的夫姓。 她真实的名字是——黄友梅。 隐忍的母亲——这里一切有我 大雨如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民宅里,特务们已经把夏娘娘和她的女儿夏之栩赶到二楼的一个房间里去。夏之栩怀里抱着五个月大的孩子,这是她和赵世炎的第一个孩子。 天色转暗了,她的女婿赵世炎要回来了,这可怎么办?敌人正在家里张网以待。夏之栩把求助的眼光望向母亲,夏娘娘说:你抱好孩子,有我呢。然后她走向阳台,打算把那儿的一个报警信号换成夜用的。特务盯着夏娘娘说:你要干什么?夏娘娘若无其事地说:下这么大的雨,我把窗帘子放下来。特务说:站住,不许乱动。 此时夏娘娘一低头正好看见赵世炎在马路上走向这个危险四伏的家。她急中生智,把手边的一个花盆向楼下推去。 很可惜这个花盆没有落在马路上,而是落在水沟边上。雨声太大,赵世炎没有听见,他按响了门铃。就是这一次,赵世炎被逮捕了,半个月后被反动派杀害。 夏之栩在丈夫牺牲后,回安坊路的家中看望孩子和母亲。阳台上多了一个铁罐头盒子养的花,一盆鲜红的蔷薇。夏之栩记得这盆花在世炎被捕的那天晚上,被母亲推下楼去摔碎了,怎么又养了一盆?母亲走过来说:“盆子碎了花还活着,第二天,我就把它收拾回来了,你看它跟原来不是一样吗?” 是一样吗?花还在,人不在了。这个21岁的年轻妻子忍住了眼里上涌的泪水,她不想让夏娘娘看见。实际母亲什么都看见了,她什么都知道,赵世炎牺牲的消息上海的报纸已经登载了。既然女儿不想告诉她,她也就打算把这个痛苦咽到肚里去,她已经吞咽了很多很多痛苦了,自己的,孩子们的,那些年轻的革命者都是她的孩子,突然就被抓被杀。她看着想着,为了抑制或掩盖心中巨大的愤怒和悲伤,她就无休止的劳动。此时她看了看女儿,平静地说:孩子,这里一切有我,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吧。坚守平凡——做好党的后勤工作 1948年秋天,河北省平山县城外的一个小村庄里,娘娘庆祝八十寿诞。 毛泽东主席题的“祝娘娘高寿八十”的词醒目地挂在墙上,桌上堆着各种寿礼,四壁上挂满了各种红色寿联和水墨画。党中央的领袖们来了,毛泽东说:娘娘你平凡伟大。朱德说:娘娘你给人民立了很大的功绩。刘少奇说:感谢你娘娘。周恩来说得最多,他说:我们党刚诞生的时候势单力薄,当初能有这样一位同情我们的老人,不怕危险,志愿与我们住机关,那是非常宝贵的,她是革命的母亲,大家的娘娘。 娘娘端坐在寿堂正中的椅子上,微笑着接受祝贺与慰问。 她想起她这一生,三十多岁出嫁,四十岁就守寡。她带着唯一的女儿从四川扶棺坐船奔浙江海宁,是为了让丈夫魂归故土。 到了武昌城,辛亥革命爆发,她跟女儿被迫滞留在武汉,靠给人浆浆洗洗度日。在这样艰难的日子,她把小时候在家中随父学到的字和诗文手把手教给女儿。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月里,这位母亲却超前地认为,知识就是出路。 她不但把知识传给女儿,她还把自己辛酸经历中的体会传给女儿,使女儿过早地就懂得了不能依赖他人生活。 娘娘的生活很穷困,但是她一向好客,对于女儿的朋友,总是用极大的热情给予招待,宁肯自己不吃不喝也先给客人。陈潭秋同志有一段时间把党的秘密机关转移到夏娘娘家,同志们经常在这里吃饭,开会,娘娘就在一边默默地做饭、浆洗、放风。有一次陈潭秋把一封信交给娘娘,让她连夜送出去,因为深夜男人出城会受到军警的盘查,往往妇女不被注意。娘娘把信送到徐家棚车站,把信交给接头的同志,然后想坐下歇口气,结果一坐下竟然睡着了,对于一个52岁很少走远路的妇人来说,这一夜的任务太累了。可是娘娘一觉醒来,还不肯原谅自己:看看,真不顶用,送封信累成这样。 送信,做交通员,半夜被叫起来,做饭,洗衣服,看门,夏娘娘以她妇人的身躯,为党劳动。也许有人会说这太平常太平常了,无风无浪做个后勤,有什么难的。可是要知道夏娘娘被敌人抓走的可能是最多的,因为别人可以逃开,躲开,她不能,她是守家的— —党的秘密机关的钥匙在她手上,她必须守住阵地。 人格魅力——在狱中坚贞不屈 夏娘娘第三次被捕了。这是1934的11月,娘娘在党中央留驻上海的一个重要的秘密机关里工作,与娘娘住在一起的是一个年轻的女交通员周惠年和她的两个小孩。 敌人进来以后,翻箱倒柜,趁这个时候,娘娘把出生才23天的婴儿从床上抱起来,机智地把一份机密文件和一张赵世炎烈士的照片塞进婴儿的尿布夹层里。 娘娘和“媳妇”周惠年及两个孩子被敌人带进巡捕房,下一步就是搜身,怎么办?婴儿尿布里还夹着文件。娘娘暗示周惠年抱着孩子去厕所,周惠年心领神会,结果侦探紧跟其后,周惠年无奈地从厕所出来,求救地望着娘娘。娘娘把孩子接过来,用身子背着亮光,把照片和信撕碎,吞咽下去。 这一次被捕,娘娘被判了刑,和“媳妇”一家人进了苏州反省院。娘娘在囚牢里缺少阳光和营养,两腿和手指已经完全麻木。即便这样,她也不把痛苦表现出来,总是装出快乐的样子。她时常制止年轻的母亲对孩子的打骂,她给孩子念民谣逗他们欢快地大笑:“小和尚,泪汪汪,走进庙堂去烧香……” 在监狱里,孩子得了病,整夜啼哭,年轻妈妈烦躁极了。娘娘耐心地跟“媳妇”说:孩子生病,身上不舒服才哭,应该找找他难过的原因,别烦躁。娘娘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大人的苦,再苦不是苦,孩子的苦才是最苦,什么时候都不要把苦往孩子身上推。 娘娘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周围。狱里的革命同志集体行动,向典狱长提出要给娘娘过生日,这时正是西安事变发生之际,抗日战争的革命高潮要爆发了,典狱长不得不答应。监狱里有个挑菜送饭的老头,听说大家给娘娘做寿,独自一人背着狱卒在娘娘的牢房外鞠躬。 夏娘娘出狱后,于1937年底在她68岁的时候来到四川成都赵世炎的家中调养。这时候,一个党的高干子女就寄住在此地,夏娘娘非常喜欢这个10岁的男孩子,经常抚摸着他的头问长问短,还给他讲故事,两人成了忘年交。 革命母亲夏娘娘的英雄事迹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版过图书和连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