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铺路石 来自东风博客二、垄断的基本格局 中国工业经济领域,主要有三种垄断力量:以部分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极少数特大型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从总体规模上看,在2011年中国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占比为27%,私营企业为31%,外商及港澳台资为27%,大致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详见表1。各行业比例详见文后的附表。总体上说,在煤炭、石油、电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等基础上游行业,国企占绝对主导或相对主导地位;在轻工业及普通机械制造业中,私营和外资企业均占重要地位,各有千秋,外资企业份额较高,约达三分之一;在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以及仪器仪表等行业,外资占绝对或相对主导地位。从平均规模上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5%,其工业总产值占27%,总资产占42%,主营业务收入28%,利润总额28%,从业人数19%,推算其平均规模为社会平均规模的6倍;私营企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数的60%,其生产总值仅占31%总资产20%,主营业务收入30%,利润总额28%,从业人数35%,推算其平均规模为社会平均规模的一半左右;占全国工业企业数16%的外资企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7%,总资产的25%,主营业务收入的27%,总利润的28%,全部从业人数的28%,推算其平均规模约为全国平均规模的1.7倍左右。
表1 中国工业经济的所有制分布情况 单位:%
行 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国有及国有控股4.526.641.827.927.819.2
私营企业60.330.519.729.828.534.7
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16.427.225.127.128.327.7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计算。表中仅列举了国有及国有控股、私营和外资三类企业,此外还有集体工业、个体工业等,所以各项指标加起来不等于100%,以下各表均如此。
因此,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远大于私营和外资工业企业,私营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以中小企业为主,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平均规模介于国企和私企之间。但这样的分析太过概括,并不能直接说明国企、私企和外企的垄断格局。1.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主导和控制了若干重要行业,其所占份额见表2。 在煤炭开采业,不足10%的企业,控制了近60%的市场份额,在钢铁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的企业控制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汽车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6%的企业控制了47%的市场份额。
表2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
行 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全国总计4.526.641.827.927.819.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556.573.259.157.165.7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6.194.796.695.495.796.2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239.056.941.923.340.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5.928.343.231.825.133.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6.446.554.147.546.631.3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56.692.388.792.387.288.0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5.944.253.444.532.153.4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61.368.777.368.418.682.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计算。表中的数据是指,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各项指标在各行业的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各项指标的比重。
更多的数据证实了国有企业,尤其是央企的控制力和生产集中程度。有资料显示,2008年,中央企业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承担着我国几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75%。世界企业500强中,2002年中国央企有6家,2007年有16家,2008年有19家,2009年有24家,2010年达到38家,其中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国家电网分别位列全球第5、6、7位。 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的中小国企私有化,以及正在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兼并重组后,大部分国企已经私有化。至此,私有化的进程基本完成,只剩下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少数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剩下的国有企业很多都处于垄断地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有企业走向垄断,具有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一般规律是指,国有企业的壮大也是资本主义大鱼吃小鱼、生产规模和资本不断集中的过程。一方面是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实力比较雄厚的国企吞并了中小企业。以水泥行业为例,水泥行业目前主要是大型企业兼并中小企业。从近十几年来发生的兼并重组案件来看,国企占77%(其中,央企占47%),民企占12%、境外资本为11%。中国建材集团、中材集团和海螺集团是国企的代表。另一方面,是以国资委为代表的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大力推进了央企和其他国企的兼并重组,如中央企业已由2003年的189家,到2006年初的169家,再到2012年的117家,人为地制造了不少世界500强企业。因此,目前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恰恰是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中国资本主义走向垄断的需要。特殊规律是指,中国目前的大型、特大型国有企业,是由改革开放前的大型、特大型国营企业或者国务院经济部门进行资本主义改制而来的,也正是这种资本主义改制,使社会主义国营企业迅速变成资本主义垄断企业,其规模之大、垄断程度之高、垄断进程之快,大大超出了同阶段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比如鞍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比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各大发电集团,由电力工业部改制而来……中国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国家垄断的近两百年的历史。2. 私营企业 在私营企业份额较高的若干行业,其各项经济指标的比例如表3。
表3 私营企业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
行 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全 国 总 计60.330.519.729.828.534.7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76.859.331.555.754.854.7
非金属矿采选业68.557.839.658.053.649.4
纺织业69.753.044.552.751.648.9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76.968.554.468.569.466.7
家具制造业61.751.844.951.854.145.7
塑料制品业61.948.938.348.847.143.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63.950.335.750.247.149.3
金属制品业64.951.043.050.847.048.8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计算。表中的数据是指,私营企业的各项指标在各行业的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各项指标的比重。
在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最高的几个行业中,私营经济的集中度很低。如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占全国77%的企业数,主营业务收入仅为56%,而该行业国企数量仅占3%,却占到了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9%,国企的平均规模是私企的6倍。纺织业,私企占全行业企业数的70%,主营业务收入仅为53%,平均规模只有国企和外企的一半左右。再比如塑料制品业,62%的私营企业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行业的49%,平均规模不到国企和外企的一半。总体来说,私营企业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垄断力量,但某些行业已经涌现出了少数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它们与国企、外企共同形成了垄断。现列举分析几个知名的特大型私营企业集团。(1)沙钢集团 沙钢集团在2009年中国企业500强中名列第35位,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名列第11位。在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366位,比2010年上升50位。2009年营收总额1463.1亿元,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1位,2011年为第2位。2010年世界粗钢产量前20位中,沙钢集团以年产粗钢3010万吨位居第9位,国内排在河北钢铁集团、宝钢集团、鞍本钢铁集团、武汉钢铁集团之后,排在首钢集团之前,位列第5位。 沙钢集团的壮大过程不乏兼并重组。2006年以来,沙钢集团先后并购重组了江苏淮钢特钢有限公司、河南永兴钢铁、江苏永钢集团、江苏鑫瑞特钢有限公司等钢铁企业。2011年5月,沙钢集团安阳永兴钢铁公司、安阳华诚特钢公司和河南汇丰管业公司、河南利源煤焦集团公司共同组建成立河南沙钢联合钢铁集团。 按沙钢集体自己的话说,沙钢已经把联合重组作为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以钢铁产业为主,以关联度大的上下游行业为辅”的原则,稳步推进并购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2)三一重工集团 2007年,三一集团实现销售135亿元,成为建国以来湖南省首家销售过百亿的民营企业;2010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2011年,销售802亿元。2011年7月,三一集团以215.84亿美元的市值,首次入围FT全球500强,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国机械企业。2011年,三一集团挖掘机全年销量达20614台,市场占有率为12.3%,高出日本小松0.3个百分点,居行业第一。在国内,三一建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等五大产业基地。在全球,三一建有21个海外子公司,业务覆盖达150个国家,产品出口到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三一已在印度、美国、德国、巴西相继投资建设工程机械研发制造基地。(3)蒙牛集团 2007年底,蒙牛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13亿元,年均递增121%,成为全国首家收入过200亿元的乳品企业;利润实现10.87亿元,年均递增159 %。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5%;UHT牛奶销量全球第一,液体奶、冰淇淋和酸奶销量居全国第一;乳制品出口量、出口的国家和地区居全国第一。 …… 另外,诸如国内著名的联想集团、华为公司(主要一部分业务应归入第三产业)等,也处于垄断地位。3.外资企业 在外资企业份额较高的若干行业,其各项经济指标的比例如表4。
表4 外资企业的主要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
行 业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
全国总计16.427.225.127.128.327.7
食品制造业17.031.837.732.435.528.9
饮料制造业13.231.433.631.826.226.1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31.837.541.537.240.044.9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29.145.051.644.642.854.8
造纸及纸制品业14.530.545.530.535.924.8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37.952.355.852.542.563.8
橡胶制品业19.232.339.332.531.935.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7.844.438.445.158.728.8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5.177.466.376.660.171.9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5.748.439.848.844.146.2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25.836.538.135.849.731.6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计算。表中的数据是指,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的各项指标在各行业的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各项指标的比重。
在以上外资企业占相对主导地位或重要地位的行业,其平均规模均大于行业平均水平,部分行业达到2倍的水平。 有人说外资企业并没有在哪个行业真正地达到垄断,值得辩驳的理由只有一条: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不应当把一个行业所有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来做判断。抽象地说,这话是有道理的,以上概括性的统计数据,只能给出外资在中国工业经济中地位的总体评价,并不能直接说明垄断。正如民营企业占了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市场份额的近60%,我们不能说民营企业垄断了钢铁工业一样,关键得看集中程度。但即便如此,根据国家工商总局2004年的《在华跨国公司限制竞争行为表现及对策》的报告和近几年的相关数据,仍然有一些行业已经达到了事实上的垄断。比如:(1)软件行业。目前,国内操作系统软件市场基本由国外软件所垄断。比如,微软(中国)公司的桌面操作系统软件的市场占有率高达95%。(2)感光材料行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其中柯达公司超过50%;富士公司超过25%;其它如柯尼卡公司等占8%-9%。(3)手机行业。2002年,跨国公司手机市场占有率为70%,其中摩托罗拉占26.8%;诺基亚占16.7%,位居前列。(4)相机行业。以上海市场为例,传统相机产品,奥林巴斯市场占有率为25%,美能达占20%,位居前列;数码相机市场,佳能占24%;索尼占22%;尼康占20%。(5)软包装行业。利乐公司(瑞典)控制95%无菌软包装市场,占绝对垄断地位。…… 然而,这样的分析并没有把握外资控制中国市场的特点。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发展壮大历程,与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完全不一样。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基本上是大型、特大型跨国公司,甚至是世界500强企业,它们成为在华外资企业的强势后台,在华外资企业的成长壮大,主要取决于在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下对中国市场的资本、技术等方面的投入量。并购已经成为外资在华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并购龙头行业,以合资、参股、控股等形式,一举取得市场控制权。因此,股份比例是分析外资垄断的一个重要指标。考虑到外资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特大型企业,统计数据中外资市场份额较高的行业,外资已经垄断或逐步垄断。例如:(1)汽车行业中,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东风、华晨、上海通用、长安福特、北汽现代、北京吉普、广州本田、广州丰田、天津一汽丰田、长安雪铁龙等是中国汽车销量最大的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已然形成垄断,其外资股权均为50%。(2)日用品和化妆品行业中,外资的控制力度80-90%以上。全国四大年产8万吨以上的洗衣粉企业,3家被外资收购;在洗涤品行业,美国宝洁利用其品牌优势和税收优惠,基本上挤垮了国内洗涤品企业,仅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四个品牌,就占有60%以上的国内市场。(3)食品饮料行业中,国内原有的八大碳酸型饮料公司,已有七家被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收编,外资饮料已经占领我国饮料市场90%以上的份额。高盛和摩根大通控制双汇、雨润,在中国猪肉食品市场占有领导地位,法国达能收下汇源、娃哈哈、乐百氏、光明乳业、上海梅林、深圳益力,蒙牛酸奶,武汉东西湖啤酒等企业,在矿泉水、茶饮料、乳业软饮料类确立领导地位。(4)玻璃行业的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英国皮尔金顿购入耀华玻璃19%的股份;中国玻璃港交所上市,皮尔金顿等外资大股东控制40%股份;瑞信等外资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阳玻璃,外资和港资持有50%的股份。…… 除此以外,在国企垄断的领域,外资的股权也有较高的比例。如中石油2000年在纽约、香港上市,外资与港资占股11%;中石化2000年在纽约、伦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资与港资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纽约、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资与港资占股目前高达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纽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资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团子公司中国蓝星20%的股权…… 至此,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工业经济的三驾马车,从总量上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私营企业虽然个别企业规模巨大,处于垄断地位,但整体上私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在三驾马车中力量弱小。考虑到在华外资企业背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实力相当,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三、不断加剧的矛盾斗争 在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资源和能源刚性约束不断加强、环境破坏危及大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情况下,中国各类企业已经进入了自由竞争与垄断并存、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的大分化、大重组时代。国企、私企和外企三者之间的竞争、三者内部的竞争都在加剧,主要体现为市场份额竞争,还体现为资源能源竞争以及各种知识产权、专利、标准、技术等方面的竞争。 中国市场的总体状态是:市场瓜分和重新瓜分并存;行业巨头要将市场瓜分完毕;部分行业市场已经瓜分完毕,重新瓜分的斗争激烈进行。1. 瓜分市场的竞争 在行业准入较低(或者以前较低、现在正在提高)或开放较早的领域,行业集中度很低,低水平同质化无序竞争状态剧烈,各大行业巨头正加紧瓜分市场。目前这些行业多数已经放开,私企和外企都能进入,甚至绝大多数是私营企业。这些领域,国企、私企和外企内部竞争很激烈,它们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国企加紧了内部整合,私企也逐步扩张,出现所谓抱团现象,吞噬中小企业,而外企则通过并购尤其是并购龙头企业强势进入。不可避免的是,中小私营企业,将成为国企和外资的主要猎物。比如水泥行业、钢铁行业、食品工业等。2. 重新瓜分外资控制领域的竞争 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和重要装备制造业,外企具有技术、专利、行业规范、起步早等优势,占有很高市场份额,国企和私企要求重新瓜分。如手机行业,根据收入规模计算,华为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商。2009年,华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从上年的11.5%上升至14.2%,趋近爱立信的20.8%;2011年5月份在国内手机整体市场的份额接近7%,处于前三位,开始追赶三星等老品牌。如电脑行业,2002年内,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3%,从199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市场(除日本外)第一;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名第三。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联想集团全球PC市场份额已经突破10%。再比如工程机械行业。十几年前,中国工程机械市场被卡特彼勒、小松、日立建机、利勃海尔这些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而现在,中国企业已对国际巨头构成了威胁。2011年6月份,在液压挖掘机市场,9大外资品牌销售5666台,同比下滑32.93%,环比下滑32.27%,销售占比已从3月末的65.8%下降至55.13%。而8大内资品牌的销售占比已从3月末的31.62%上升至33.93%。三一重工2011年上半年,共计销售挖掘机1.38万台,同比增长80.89%,其中6月份销售1123台,已经超过韩国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成为位列日本巨头小松(中国)之后的国内挖掘机市场第二大品牌。1月和6月,三一重工曾两度超越小松(中国),成为行业月度销售冠军。……3.重新瓜分国企控制领域的竞争 在一些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已被国企为主的特大型企业瓜分完毕,部分私企和外企强烈要求重新瓜分,比如石油化工、电信、电力行业。现在闹得正凶的世行报告和贯彻“新36条”就是这种要求重新瓜分的体现。 在这场争夺战中,私营企业力量弱小,只能继续在“玻璃门”外吵吵闹闹,接受大资本的所谓“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降低行业门槛”的抚慰。当然,在一些下游行业的陆续开放中,私营企业能分到的会略有增加。清华大学教授高旭东表示,民间资本如果看好基础电信市场,可以买股票,买得多就可以进入董事会。他认为,电信业具有高资本壁垒,高技术壁垒等天然垄断的特点,假设真的放开,有如此实力能够进来的民间资本非常少,即使民间资本真的能够进来,到底赚不赚钱,对行业是否能够形成良性促进都是未知之数。连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民营企业与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实际上,在《工业产业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国家早已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规划好了出路: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配套专家”,提高协作配套水平。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中小企业集聚度,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说的一点没错,“专业分工、服务外包、配套专家”就是中小企业的最好前途,而不是什么打破国企垄断。 真正有实力的是外资企业。总体上说,中国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当前已经占有主导地位的关键领域,外资大举进攻的时候自然不会主动退出,拱手相让,但几个因素会极大地降低防御能力,若干行业被突破的危险存在。一是国有企业正大力推进上市,有的还引进战略投资者,外资可能通过购买股票的方式实现股权控制;二是中国大资本与国际垄断资本在斗争中,一定时期会达成某种妥协,外资通过合资、参股、控股等方式突破某些行业;三是在国际垄断资本的进攻中,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中国大资本内部矛盾加剧,必然发生分化,部分大资本会主动或被动地投靠国际垄断资本。 目前,瓜分市场的斗争占主导地位,但重新瓜分市场的斗争在加剧。重新瓜分市场这一斗争的出现,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国企、私企和外企三种资本主义力量相互促进、相互勾结剥夺工人农民的蜜月期已经结束。无论是瓜分市场的斗争,还是重新瓜分市场的斗争,国企、私企和外企三种力量任何一种都不会消失,消失的是它们中的中小资本,尤其是中小私营企业,不能胜出的大中型企业也将被收编于垄断寡头的麾下。三者之间正在形成高度融合又高度竞争的格局,国企、外企包括私企之间将通过相互持股、战略合作等形成利益共同体,而持股比例的高低、市场份额的大小等方面的斗争将愈演愈烈。 这是一个瓜分市场、剥夺剥夺者的时代,在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的政策干预下,大批中小企业不断被兼并重组,各行业的生产集中将加速推进;在与外资抗衡,抢占市场份额的危机下,中国国有企业不断促进内部整合,甚至收编部分私营企业,部分实力雄厚的私营企业也不断兼并中小企业,提高综合实力。这又是重新瓜分市场的时代,垄断资本之间的反复斗争、妥协、分化、融合将持续不断。 这样的时代,必然会产生“汉奸卖国贼”,也必然会产生“民族英雄”。所谓的“汉奸卖国贼”,无非是国际垄断资本威逼利诱之下对外臣服的部分垄断资产阶级,与民族奴性风马牛不相及;所谓“民族英雄”,也不过是国际垄断资本在华代理人招聘中的落选者和下岗者,抑或是尚未接受苛刻条件的不妥协分子,与民族大义毫不相干。有了一部分人去做汉奸,剩下的自然只能当民族英雄;一部分人占领了“民族英雄”这一高地,剩下的不甘落败的人就只能去当汉奸了。对他们来说,扮演“民族英雄”还是“汉奸卖国贼”,只不过是与强大的外国资本妥协或斗争的一种方式,而对资本永远无法妥协的只有人民。当然,一定时期,这样的“民族英雄”是有利于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但是切不要把他误以为“党内健康力量”加以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