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西北 来源:网络编者按:这是一个三农社团的社员参加多次下乡实践后的感悟,和大多数同学类似,多次、频繁的下乡活动越来越无法激起大家的致,也愈发引得其思考下乡的意义、收获。这正是因为下乡实践无法了解造成农村问题的根本原因,它只会引导大家在这样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做改良,调节劳动群众与剥削者的关系,反而是维护这一社会生产关系的方式。该同学通过这3次下乡,基本意识到这类三农社团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自己也陷入无法解决的迷茫,但这却正是社团(包括他自己)迎来转型的必经阶段,当大家都认识到农村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农村,而和社会诸多问题(教育、住房、环节破坏等)都来自同一方面,这时也是一个三农类社团开始转型的开始。下乡真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希望作者和读者大家都能再思考想考。 已经下过好几次乡了,每一次下乡都能收获不同的感动,但堆积的困惑也越来越多。
第一次下乡,“个人目标”很明确,但对于下乡完全没有概念,于是我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跟着一支完全不熟悉的队伍,徒步三天到达了我们下乡的小村庄,然后开展了支教、调研、文艺三个主要活动。在下乡过程中,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因为是第一次看到南方的农村,第一次和一大群人一起唱歌、吃饭、开会,第一次进行调研,第一次割水稻,第一次有人往我们手里塞东西……很多的新奇与感动,让我兴奋不已。一方面,下乡在有序的进行着,另一方面,我的心境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由刚开始的兴奋、喜悦转变成了空虚、郁闷,而且这种变化是没有原因的。下乡结束后,要求每人都写一份下乡总结,我开始了下乡的思考,对个人来说,肯定 收获非常多,但是对于我们下乡的村庄,对于那里的村民,我们真正的做了什么?
第二次下乡,已经完全不像第一次那样,我完全迷失了,没有了目标,只有一个“一定要去下乡”的信念支撑着。这次下乡我们去了一个大山里面,那里有非常纯朴的村民,可爱的小孩子,美丽的风景,还有很多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这次下乡中,我第一次从村民身上感受到了纯朴的气息,第一次接触到了为村民默默奉献的人,在这里,我因“村民的纯朴和热情”而感动,因“默默奉献三十年的校长,给村子建学校、修水泥路的书记,给村民看病的赤脚医生……”而震撼,同时又为“孩子们上学的艰难,村民生活环境的恶劣”而感到痛心。在下完第二次乡后,我感觉自己需要做的事太多了,那里的村民需要我们,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们,那里的山和水也需要我们的到来,总之,那里的一切都需要我们。之后我们又去过那个村子几次,在那里建立了实践基地,又回来在学校写创业计划书,到处咨询合作社,到吉安的工厂做调查,忙活了好一阵子,心也热了好一阵子,可是最终除了实践基地还名存实亡外,其他的彻底以失败告终。我们又陷入沉思中,我们下乡到底能做什么?
第三次下乡,我们到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庄,那个村子的中、青年有90都出去打工,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相对应的,那里的孩子有90%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理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问题。还有,那里的贪污腐败、官商勾结、官员不作为、徇私舞弊、青少年拉帮结派、村民之间互不信任等现象在这个村都表现非常突出。那么对于小孩子孤寂的心理,对于贪污腐败、官商勾结、青少年拉帮结派等社会现象,我们又能做什么?
…………………
我们每次进入到农村去,总会看到农村各种各样的困难,总会遇到各种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我们很想去帮助那些朴实的村民,但在事实面前,我们又显得如此渺小。很多事情我们看到了,可我们却很无力,就像一个人在我们的眼前瞬间失去了生命,我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留下的只是无奈和心痛。我们就像一群呐喊者,不断的发出弱势群体的心声,但是在事实面前,我们的呐喊却显得苍白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