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阿拉民工》——一个工人的感想

时间: 2014-04-20 09:30:49
栏目: 文艺先锋
话题:

作者:夜行者 来源:豆瓣电影

“你知道这栋大楼是谁建的吗?”这句话似乎更容易成为这部反映建筑民工的影片中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句话是一群建筑工人到大学礼堂里看演唱会被看门的学生拒绝(只因为他们没有买票)时,其中一个工人说的。这些外来工参与了上海同济大学一些建筑的建设,想要进入建好的礼堂看一场演唱会,却被拒绝,确实让他们觉得尴尬而难过。我也相信看门的那位女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没有买票才不给进,如果这位女生的室友也没买票、但很想去看演唱会,我想她一定不会那样拒绝她的室友。到底还是因为阶级鸿沟,因为自恃精英的大学生与实际地位卑微的建筑工人的阶级差别,决定着感情上的亲疏远近。
  我想那句话之所以让人震撼,更因为它象征着工人对社会的拷问,站在工人之外的人受到这种拷问的震撼,那不难理解。(顺便一提:“阿拉”是苏南吴语“我们”的意思,影片名即“我们民工”之意,但这个影片显然是旁观民工的文化界人士拍摄的,它反映的更多是外在的旁观者心态和视角)。不过,也许对于我这个工人来说,该片更难忘的一句话却是这些民工去开发商老板办公室讨薪时,当工人说穷得没钱吃饭时,老板说出的一句话:“哦!我知道了,你们是在演戏吧?!”这句话让我吃惊,因为我从未往这个方向想过,也惊叹老板竟有如此的想像力,再一想也对:大多数资本家阶级根本不理解工人会穷到揭不开锅的地步——正如那句老话“饱汉不知饿汉饥”。因为根本不理解,所以认为这些都是虚构的,都是工人在编造,在演戏,就像“跳楼秀”一样的演戏,资本家阶级以为,工人是想通过这种演戏、这种悲情戏来讨要工资。
  对于从来没有在打工生活中挨饿受穷的资本家来说,现代社会居然还有穿着体面的人会挨饿,这是根本不可想像、不可理喻的事情。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完全就是虚构嘛!完全就是演戏嘛!当然,我不否认难免有一些资本家在其创业过程和早期打工经历中,也挨过饿吃过许多苦头,但更多的资本家是不可能理解这一事实的。影片《阿拉民工》中那些被拖欠工资的建筑工人,有一段时间只能吃十分便宜的早餐,现实生活中还有比这更艰难的例子,多得是。我自己在沿海工业区的几年,也不止一次挨过饿,借过钱,节俭度日,也互相帮助过其他穷得叮当响的工友,这一切一点都不罕见,而是比较常见的。工厂同样存在拖欠工资的现象(比较隐蔽的形式,例如押一到两个月工资,我听说过有著名的大厂押老员工三个月工资的,就是现在还有这种情况),这些都可能导致工人挨饿。
  昨天恰好看到一则有关的新闻,说的是前不久11月初深圳沙井一个电缆厂老板跑路,工人一个礼拜都不见领导,两三百工人聚集在楼顶高喊“维权维权!还我血汗钱!”,楼下一位工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激愤得张开双臂、紧握拳头:“我们农民工饭都没得吃!今天一天都没吃饭!所以现在工人非常之激动!”还有工人在楼顶高喊口号时饿昏倒在地。这一切难道是在演戏吗?你们老板也试试身无分文的惶恐感,饿上一个礼拜,然后和一群同样的饿鬼去楼顶喊口号,演演戏,试试看好玩不好玩?
  这部影片我是在一周前看的,本来也觉得没有写影评的特别价值,但却就是时而想起影片中那个老板说的话,感觉由一个老板说出这种话还是很真实、很能反映一些问题的,才想再多写几个字。这个影片第二个让我感叹的焦点是,那位年轻建筑工人的爱情,影片的立场似乎是更想表达出这位男孩的苦楚,但我更觉得这样的爱情对那位女孩很不公平。那位女孩同样来自农村,到上海打工,虽然我不清楚她的职业是什么,但她与男孩同居时显得相当吃苦耐劳,每天都为集体居住的数位建筑工人做饭吃,她毫无疑问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员,但她却明显付出了更大的牺牲。这位女孩只不过是选择与一个男孩恋爱而已,却要在劳动和生活上付出那么多,这是很不公平的,她默默承受了这种不公,却还被她的男朋友指责为“太自我中心,很多时候不考虑我的感受”,这让我有点惊讶。也许,她的男朋友,那位年轻的建筑工人,用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活了自己的另一半,换取着女方的家务劳动付出。但是爱情并不是简单的市场交易行为,不能只是这样去计算爱情中的关系。
  当我要继续考虑这个问题时,遇到了一对矛盾:贫乏的生活与奢侈的爱情的冲突。爱情的本质是两个独立自我的结合。仅仅这样看就够奢侈的了。因为这一对无产者都没有足够的物质收入支持起独立的自由的自我,也就谈不上这样的结合。贫乏的生活和缺乏稳定根基,使得他们在城市里没有明确的人生前途,只是一片迷茫。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爱情又能有多好的前景呢?
  最后这部影片有一个细节:一个民工虔诚地把《圣经》放在床头,没事时翻一翻,还说上帝教导我们要宽恕别人,不管别人犯过多大的错。前卫的小资精英阶层大概极为赞赏这样的情节,影片结尾民工们对上海的好感表态,抹去了老板讨薪的不愉快,似乎也呼应着这个情节。但是,在影片中,民工们集体到老板办公室追讨工资,持续静坐,迫使工头老板们解决问题,这些都已经意味着对待老板的罪过,民工们并没有宽恕,而是穷追不舍。而如果工人们没有这样的追讨精神,真的按圣经那一套说教默默宽恕老板,就永远无法坐等到老板主动开恩。这样的集体行动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这样的工人抗争事实,其实正否定了《圣经》里的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