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从网络亚文化到共用能指--屌丝文化研究"【一】

时间: 2014-04-25 21:13:48
栏目: 风华正茂
话题:

按:一切的网络文化,总归立足在一定的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网络怪热词的盛行是怎样反映着社会现实的?本文就是一篇详细考证下挖掘网络文化背后的现实韶涵的论文。正如社会现实中的阶级对立一样,在网络用词上也形成了两大阵营,所谓高富帅与屌丝的两大阵营。但也要注意的是,能在网络上天天自嘲屌丝进行犬儒式讥讽的,往往是公司小职员、学生、小公务员等这些非产业工人的近无产者。屌丝的反抗文化,终究是消极的犬儒式的小资产阶级中下层的反抗文化。他们动摇,他们彷徨,他们困苦,他们消极犬儒。来源:人文与社会摘要:2013年伊始,"中国梦"和"宪政梦"成为了中国舆论场的"热词",但在网络空间激烈的争论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章第一条第一句却极少被人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毋须赘言,广大工人、农民、农民工群体在当下中国的经济境况、社会地位、阶级认同与宪法所写形成了怎样的反差关键词: 林品 屌丝 社会阶层 消费社会 网络空间 网络亚文化
2011年10月,正当大洋彼岸的美国年轻人"占领华尔街"时,一个新词和由这个新词衍生出的词汇群开始在中国大陆互联网上以惊人的传播效力迅速流行开来。"屌丝",这个看似不雅的词汇,充斥了各大虚拟社区、网络论坛、自媒体平台、社交网站乃至新闻门户网站的版面,甚至"翻出国墙",上演了"占领奥巴马"--2012年2月20日,原先因为中国大陆互联网管制而无法访问的谷歌的社区服务系统Google+突然解禁,大量中国网民以留言评论的方式用各种中文网络语言"占领"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实名认证的Google+主页,其中许多网民自称为"屌丝",这一事件在中国知名SNS网站豆瓣网和知名虚拟社区百度贴吧中被网民总结为"碉堡了!屌丝威名这下传到美国了!奥巴马评论全给屌丝占了!"--的一幕,并且通过融合信息网络和社会网络的新型网络渗透入"网众"群体的即时通讯聊天和日常生活对话中。 词语不仅仅是表情达意的符号,在某种意义上,它也是社会现实的浓缩、历史变动的定位,正如雷蒙•威廉斯所提示的,某些"关键词"的某些用法与了解"文化"、"社会"的方法息息相关。在笔者看来,"屌丝"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的传播,也不仅只是一场可以简单评估的"网络热词"传播风潮,而是一个乃至一组与中国社会转型及文化变动有着深刻关联的流行词汇以至习惯用语的发生和形成过程。纪录、呈现、探讨、质询这个或可称之为中国当下网络文化"关键词"的词义问题、形塑过程及其文化、社会意涵,不失为触碰、审视、思考转型期中国社会某些重要问题的一种研究路径。 "屌丝"的流行是一个当下的、缘起于非主流社群的、"草根的"/"大众的"文化过程,笔者以为,若要将这一研究对象作为整体加以有效的把握和全面的解析,必须以跨学科的"文化研究"为研究范式,由基于生产、基于文本、基于接受的三条路径对"屌丝文化"进行综合研究。 一、"屌丝"的词源:犬儒式抵抗的网络亚文化 首先,笔者将由基于生产的路径展开论述,追溯"屌丝"的词源,并对"屌丝"等词语的原初语境进行考察。 "屌丝"一词起源于"百度贴吧"中的"李毅吧"。百度贴吧是"粉丝文化"的催化剂和重要阵地。而"屌丝"的前身"毅丝"/"D丝",则是"百度贴吧"的部分媒介使用者在对于"粉丝"编码采取对抗式解码策略的基础上"盗猎"而来的身份标签,这些Web2.0--Web2.0这个概念最早是于2004年3月由奥莱利传媒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蒂姆•奥莱利提出的,很快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互联网业界和学界对它做出了各种定义。中国互联网协会交流与发展中心从互联网行业的角度将Web2.0定义为:"互联网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由原来的自上而下的由少数资源控制者集中控制主导的互联网体系转变为自下而上的由广大用户集体智慧和力量主导的互联网体系。互联网2.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发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并参与到体系中来,广大个人所贡献的影响、智慧与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的潜能,使得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时代的网络用户,出于自身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对"李毅大帝"这一媒介形象和"李毅吧"/"帝吧"(李毅吧在李毅吧用户群当中的戏谑性称谓)这一虚拟社区进行过度使用。 "李毅吧"近年来一直是百度贴吧足球明星分类目录下"会员"最多的贴吧,其会员数量远远超过"小小罗吧"、"卡卡吧"、"梅西吧"等以国际足坛巨星为关键词的百度贴吧,如今更是已经成为百度所有贴吧当中会员数量排名第一的贴吧。这当然不是因为李毅的球技有多么出众,而是因为李毅(或由大众媒体塑造出的"李毅")曾经多次说出引发球迷-网民热烈争议的言论,其中尤以"我的护球像亨利"这句话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在中国足球水平与世界顶尖水平有目共睹的巨大差距的映照下,李毅将自己与世界顶级球星蒂埃里•亨利相提并论的这句"豪言壮语",被球迷-网民视作中国职业球员能力不足却格外自负、大言不惭的典型事例。足球运动作为某种意义上的"和平年代的战争",冷兵器时代的军事修辞与封建王朝的政治修辞常被用于大众媒体对足球赛事的报道与球迷群体对足球赛事的评述中,亨利这位法国国家队的王牌前锋就被喜爱他的球迷尊称为"亨利大帝"。而自比亨利的李毅则被中国的许多球迷语带讥刺地戏称为"李毅大帝"。集结于李毅吧的绝大多数用户,实际上并非足球明星李毅的"球迷"或曰"粉丝"。他们的媒介使用行为主要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原创性地书写或以经典文本、流行文本为蓝本进行改写,从而创作出笑话、书信、小说等多种体裁的文字作品;将流行歌曲重新填词、翻唱,从而制作出新的音频文件;使用诸如Photoshop、光影魔术手等图像处理软件,对新闻图片、影视剧照、广告图案以及流传于网络社区的摄影照片等图像材料进行编辑、修改、拼接,从而制作出新的图像文件;使用视频处理软件对影视剧、电视节目、广告等文化工业生产的影像材料进行二次剪辑、后期配音和字幕添加,从而制作出新的视频文件,等等--以"粉丝"的姿态反话正说,对"李毅大帝"这个媒介形象进行集中的、持续的"恶搞",并由此引申出各种各样的对于中国足球、中国社会诸多现象的嘲谑。 这些网络用户将李毅吧作为聚集地,以"毅丝"(全称为"毅丝不挂",又称作"14不挂")或"D丝"(D取自"李毅大帝"的"帝"的英文单词谐音)作为自我指认的身份标签,以出自各种网络典故、谐音、缩写的黑话,作为区分"圈内人"和"圈外人"的标志,进而寻求一种身份认同;他们以被中国的"网络土著居民"/"网络原住民"/"数字原生代"(Digital Natives)--笔者使用这个概念是借自约翰·帕尔弗里和厄尔斯•加瑟在《网络原住民》一书中提出的术语,在这本书中,帕尔弗里和加瑟把"网络原生代"定义为,大约出生于1980年到2000年间在数字科技背景下孕育成长的一群新时代的公民,这一代人自出生之日起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世界,在数字化科技的熏陶下生活成长起来,他们也因此形成了与模拟技术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人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他们会以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处理问题,他们也即将改变市场、工业发展的模式,甚或成为世界的主流,改变整个世界。必须指出的是,美国学者帕尔弗里和瑞典学者加瑟的这个定义,是参照着美国和西北欧的社会语境做出的,相对于美国和西北欧,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普及由于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发展时间短等原因,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在大约出生于1980年到2000年间的中国公民当中,拥有数字科技背景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者只是事实上的人口少数。--称为"高级黑"的明褒暗贬、反话正说式的修辞,表达对于"粉丝文化"等大众传媒主流话语的对抗式解码以及对于假面化的公共生活的某种戏仿式的讽刺;他们以被概称为"内涵"的戏仿、隐喻、反讽等手法,影射那些他们认为在相关法律规定和互联网管理办法下难以直言却又不吐不快的公共事件评论、社会现实感知或淫秽、暴力信息,进而疏导、宣泄在现实生活中积郁的不满情绪与过剩荷尔蒙。由此,他们建设了自诩为"百度最内涵贴吧"、"百度卢浮宫"的"帝吧"(也被称作"D吧"或"D8")。 2010年,一些李毅吧的会员因与李毅吧的时任吧主"传说中的13号"发生矛盾,退出李毅吧,转而成立"雷霆三巨头吧"。此后,由"李毅吧"分裂而出的"雷霆三巨头吧"的会员群体"萎结沉沦"与"李毅吧"的会员群体"毅丝不挂"发生了多次纠纷争吵。在争吵过程中,"雷霆三巨头吧"的会员将"D丝"中的"D"用读音相近的"屌"字替换,创造出"屌丝"一词,以这个容易令人联想到男性阴毛("屌"是男子阴茎的俗称)的词语作为一种侮辱性称谓来指称李毅吧的会员。但是,李毅吧的大量会员却以某种或可称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姿态领受了这个称谓,并从此以"屌丝"自称。不仅如此,"帝吧"的会员们还以"屌丝"为核心词汇,提出了一系列与之具有密切语义关联的合成词"矮丑穷"("矮矬穷")、"土肥圆"、"女屌丝"、"高帅富"("高富帅")、"白富美"、"黑木耳"、"粉木耳"、"啪啪啪",或为一些原本就在互联网络空间具有一定流传度的词语如"女神"、"失足"、"喜当爹"、"逆袭"赋予新的含义,从而编织了一套风格化的符号体系。 这套符号系统作为那些自称"屌丝"者的共同创造和约定俗成,建构出了某种虚拟共同体的身份认同;这套符号系统还成为了一种通过特定的意义结构生产出来的特定隐喻,承载了这个群体关于社会的集体想象和价值观念。在这个意义上,"帝吧"的"屌丝"在其原初语境上是一种"亚文化"群体。"屌丝"将"矮丑穷"作为自己的属性标签,将"给高富帅跪了"、"给跪求别说"、"吓尿了"、"跪舔"作为口头禅,其"屌丝亚文化"以一种自我降格、自我矮化、主动认输、自动缴械的话语姿态,表达和应对中国当下社会文化存在的一种结构性矛盾--发展主义现代化语境下的中产阶级意识形态询唤与阶层分化乃至阶层固化的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并对既得利益者主导的"成功学"、"中国梦"式的新主流文化叙事进行犬儒式抵抗。 但是,这种犬儒式的抵抗同时也是一种协商与妥协,"屌丝"亚文化群体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现实达成新的和解。在"屌丝"及其衍生词超离"帝吧"场域、取得更大范围的流行之后,"屌丝"有限的抵抗意味也在为文化工业和大众消费所收编的过程中遭到改写和消解。 二、 "屌丝"的叙事:权力结构的封闭循环 以"屌丝"及其衍生词为表意实践的生发点,在互联网络上出现了许多被称作"屌丝文"的帖子,形成了一种风格化、程式化的叙事类型。 "屌丝叙事"的主人公"屌丝"的属性标签"矮丑穷"是一个由经济阶层属性"穷"与身体外貌特征"矮"、"丑"组合而成的合成词,而与之形成对抗性关系的角色"高帅富"亦是由经济阶层属性"富"与身体外貌特征"高"、"帅"组合而成的合成词,这种构词法提示我们,可以将"穷"与"美"作为"屌丝叙事"之意义的核心二项对立式,借重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建立起"屌丝叙事"的意义矩形:我们由此可获得六对三组关系。其中,"穷"与"美"、"非美"与"非穷"之间是对抗性关系,"穷"与"非美"、"美"与"非穷"是互补性关系,"穷"与"非穷"、"美"与"非美"是矛盾性关系。在这些不同的相对关系中,屌丝叙事的各个人物可以找到他们在意义结构中所居的位置:"穷"与"非美"的复合项为"屌丝"("矮丑穷"),"美"与"非穷"的复合项为"高帅富"、"白富美","穷"与"美"的复合项则为"黑木耳"。而"非美"与"非穷"的复合项在逻辑上应为"逆袭的屌丝",但在"屌丝叙事"中,"逆袭的屌丝"将因其经济地位的提升而自动升格为"高帅富",在视觉文化占据霸权的时代语境下,"非美"与"非穷"的复合项成了某种不被"屌丝叙事"这个再现系统所显影的存在。 在"屌丝叙事"的意义结构当中,"屌丝"的"穷"与"高帅富"的"非穷"构成了一对核心的矛盾。作为活跃于"帝吧"的亚文化群体所进行的一种表征实践和社会象征行为,"屌丝叙事"是该亚文化群体对于他们在改革开放推进和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感受到的中国社会发生的"断裂"--笔者在此使用"断裂"一词,主要参照的是社会学家孙立平在他关于中国社会分层 现状的研究当中提出的术语。孙立平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社会分化导致一个"断裂社会"的出现,其表现形态为:整个社会分裂为相互隔绝、差异鲜明的两个部分,即上层社会和底层社会(有时他也称之为"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经济财富以及其他各类资源越来越多地积聚于上层社会或少数精英分子手中,而弱势群体所能分享到的利益则越来越少,他们与社会上层精英分子的社会经济差距越拉越大,从而形成与上层社会相隔绝的底层社会。孙立平还特别强调,目前出现的精英联盟即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的相互结盟,更强化了这种趋势,他们之间的利益交换以及共同垄断资源分配,导致了精英集团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对立,而底层社会人员的生活境遇则进一步恶化,他们改善生存状态的机会或者实现上升社会流动的机会越来越少。--的夸张化再现。 而作为"社会断裂"的某种"定型化"或曰"结构化",中国社会的"阶层关系再生产"--笔者在此使用"阶层再生产"一词,参照的是社会学家李路路在他关于中国社会分层现状的研究当中提出的术语。李路路指出,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分层结构的结构化机制,改变了阶级阶层地位获得的机制,但是,社会分层的秩序、社会分层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关系在这一制度转型过程中被持续地再生产出来,原有社会分层秩序和社会分层的相对位置的再生产构成了变化的主导特征。李路路提出,阶层相对关系模式在制度转型过程中以"再生产"为主要特征,有两个含义:一是阶层的继承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二是这一阶层再生产模式在中国城市社会的制度转型过程中依然会被持续地再生产出来,原有的相对流动机会的分布模式被延续下来。市场机制的发展并没有导致相对关系模式的"重组"或阶层结构的更替。那些过去占有优势地位的群体,通过不同资本的交换、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的优势,使得他们的优势地位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得到保持或延续。这种特征可称之为"双重再生产模式"。--也以种种夸张变异的形式显影于"屌丝叙事"之中。例如,一篇最初发表于"帝吧"并在各大网络社区广为转载的热门帖子/"内涵文"《小明:爷爷啊爷爷 什么是屌丝? 爷爷:我就是屌丝。。。。。》的将时间背景设定在60年之后的黑色幽默式的开篇:小明:爷爷啊爷爷 什么是屌丝爷爷:我就是屌丝小明:哦 那什么是高富帅啊爷爷:你爸爸就是高富帅小明:可是我爸爸不高不富也不帅啊爷爷:...你亲爸爸小明:爸爸 什么是屌丝啊爸爸露出和爷爷一样的表情 说了同样的话:我就是屌丝小明:那什么是高富帅啊爸爸愁容满面: 他是我的敌人,也是你的亲人......小明他爸:爹啊 我老婆跟高富帅啪啪啪了小明他爷:这算个啥事 你妈都跟高富帅啪啪啪了小明他爸:啥玩意?小明他爷:你啊 毕竟图样,60年前本屌上帝吧的时候 你还在高富帅的裤裆子里呢 正如这段引文所显示的,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屌丝叙事"同时也是一种"力比多的寓言"。"屌丝叙事"的意义深层结构是围绕着"穷"与"美"这一组核心二项对立式建构而成的,"屌丝"符号体系将经济意义上的阶层属性与身体特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在"屌丝叙事"的情节主部,属下阶层的经济失败则集中显影为情感上的自我压抑和被淘汰感,情节推进的基本且重要的驱动力在于主人公"屌丝"如何摆脱做"女神"/"黑木耳"之"备胎"的悲哀境况。社会经济上的阶层分化被"屌丝叙事"转喻为身体和情感的阶层分化,折射着消费社会中无所不在的视觉符号与话语实践透过人们的身体和情感进行的阶层身份建构。颇具症候性的是,在"屌丝叙事"当中,男性人物往往是面目模糊的,除了身份标签中那两个最笼统的形容词之外("矮丑"、"高帅")少有更具体的相貌描绘,而叙事中彰显彼此落差的外在标识是各自拥有的商品品牌,如服饰、手机、交通工具等,这也正是"穷"与"非美"、"美"与"非穷"形成互补性关系的原因。而作为经济、情感的双重失败者("loser/卢瑟/撸sir"),"屌丝"只得通过网络拟像文化与"御宅"文化提供的宣泄出口,以手淫自慰("屌丝"使用的网络用语称为"撸管")的方式实现自我满足和自爱体验("屌丝不哭,站起来撸")。 "屌丝叙事"表征着不平等的阶级关系,同时也表征着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在"屌丝叙事"的想象当中,女性一旦社会化便意味着被物化为某种可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的商品。作为阶级权力关系中的受压迫者,"屌丝"同时又参与强化着性别权力关系中的压迫:"屌丝"叙事是一种显而易见的男权话语,女性满足于男权的视觉形象被加以数字化的分级,"屌丝"的欲望客体"女神"只可能是达到一定分数的女性(最为流行的一个称谓是"7分黑木耳"),而当"屌丝"的欲望因女性的"拜金"而无法实现时,"女神"旋即被污名化为淫荡而有着不可补救之缺陷("屌丝终有逆袭日,木耳再无还粉时")的"黑木耳"--以"黑木耳"为喻体,以处女膜被破的女性生殖器为本体的隐喻性词汇,指代的是不再是处女的女性(而处女则被称作"粉木耳")。这样的物化修辞无疑投射着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和处女情结,当然,在"屌丝"的男性中心主义叙述当中也同时伴随着不言自明的异性恋中心主义。 如前所述,"屌丝"与"高帅富"的二元对立是中国社会贫富分化矛盾的某种表征,而"逆袭"成为了"屌丝叙事"所展现的结构性矛盾的想象性解决方案。"逆袭"一词,是网络游戏的常用语,在网络游戏的语境当中指称的是战力相对较弱的部队在逆境中反击成功,这一词汇被"帝吧"的"屌丝"引借到"屌丝叙事"中,通常指称的是"屌丝"终于摆脱了叙事所给定的初始情境当中的经济与情感的双重困境,"上位高帅富、泡得白富美",在许多"屌丝文"中还伴随着对曾经将"屌丝"作为"备胎"而冷眼相待的"黑木耳"的某种报复。然而,在"屌丝叙事"的动素模型中集发出者、接受者与主体于一身的主人公,他的"逆袭"不可能来自阶级意识觉醒下的集体政治行为,而只能是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支撑和驱动;更具有症候性的是,在"屌丝叙事"当中,虽然"屌丝"的敌手是"高帅富","屌丝"实现"逆袭"的帮手往往亦是(另一位)"高帅富","逆袭"的可能来自于认同和利用既定的为"高帅富"服务的社会规则。所谓"屌丝的逆袭"最终只能生产出既有结构的封闭循环,而无法开启另类选择的可能性。这也正是绝大多数从以"打怪升级"为故事主线的所谓"男性向"的网络小说及由其改编的网络游戏(如"升级攻略!1-30级屌丝华丽的逆袭")到"升职记"(如"不做女屌丝!升职加薪的3大秘诀")、"宫斗"(如"从《甄嬛传》看职场!女屌丝如何变身权倾后宫的白富美")等所谓"女性向"的大众文化文本的共同贫乏:不可能、也拒绝想象不同的出路,不可能、也拒绝对封闭的权力秩序进行任何批判和反思。 尽管"屌丝叙事"在具体文本中对问题解决方案的种种夸张演绎和弥漫在"屌丝叙事"字里行间的草根式黑色幽默,常常对"逆袭"的想象性解决构成了某种反讽,甚至很多"屌丝文"采取了在意淫"逆袭"之后加一个被"醒工砖"(醒醒,工头叫起床搬砖了)的喊声吵醒的结尾,以此消解"成功学"、"中国梦"式的新主流文化叙事,但它们的抵抗能量也仅仅局限在如此犬儒主义的限度内。"屌丝"对于社会和个人出路的想象力依然为既得利益集团所主导的既定社会规则所牢牢限定,他们的情感结构也并不能真正逃离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掌控、型构和呼唤,甚至以对于"逆袭"的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的暧昧纠结态度突出地标识了当下中国的权力结构,这一点在"屌丝"符号体系和表意模式为大众文化工业所收编之后变得更加明显。这正是今日的意识形态的犬儒主义病症,人们感受到了富人对穷人的压迫,感受到了只有极少数人能成为"高帅富"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是"屌丝"的事实,人们知道"逆袭"叙事的致幻性,"人们很清楚那个虚假性,知道意识形态下面掩藏着特定的利益,但他拒不与之断绝关系。"由象征着上层社会精英统治者的"高帅富"所设定和主导的社会游戏规则成了"屌丝""阳违阴奉"的想象问题解决方案的唯一模式,但"保证规则畅通无阻的并不是它的真理价值(truth-value),而是简单的超意识形态的(extra-ideological)暴力和对好处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