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品:从网络亚文化到共用能指--屌丝文化研究"【二】

时间: 2014-04-25 21:34:46
栏目: 风华正茂
话题:

三、"屌丝"的播散:主体中空的共用能指 "屌丝叙事"将"屌丝"定位于社会二元结构的下层,但由于"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数字鸿沟"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于1999年在题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美国商务部的"数字鸿沟网"将数字鸿沟定义为:"在所有的国家,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有一部分人,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的不幸一边,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美国政府部门做出的这个定义侧重于经济和技术的视角,虽然没有涉及文化、民族、性别、代际等方面的差异,但仍可作为一种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和权威性的定义。--的存在,中国社会真正的下层和底层即产业工人、农民、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根据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勾画的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当中,在就业人口总数当中超过八成的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作为倒数四个阶层,位于五种社会地位等级当中的中下层和底层。这份报告公开发表于2002年,陆学艺在2010年曾表示,十年来的实践表明, 上述课题组提出的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的位序"现在还是成立的,只是各个阶层的规模人数变化了",但根据陆学艺主要依据2007年、2008年的统计数据发布的社会各阶层变动情况,农业劳动者阶层、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员工阶层(主要是二三产业中的蓝领员工,其中农民工占多数)在就业人口总数当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超过七成。--仍然相当缺乏在互联网空间当中表述、显影自身的基本条件和能力:购买新式数码设备的经济实力,操作电脑、使用软件和新媒体的技术能力,数字化生存的闲暇时间与文化素质,等等。 熟练运用各种"自媒体"(We Media)--这个术语最早是由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研究报告提出的,这份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利斯两位学者联合撰写的报告将"自媒体"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或"社会性媒体"/"社会化媒体"(Social Media)--这个术语是对于一些随着Web 2.0的发展而飞速崛起的新数字媒体的概称。从内涵看,Social Media强调可读可写性、用户生产内容、群体协作任务、深度社会交互等新一代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从外延看,Social Media包括各种实体平台和产品,常见类型包括:博客,播客,微博如Twitter、新浪微博等,维基如Wikipedia、百度百科等,视频共享如Youtube、土豆网、优酷网等,社交网站如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豆瓣网等。传播学界对于Social Media的定义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较为言简意赅的一种定义是安德烈•开普兰和迈克尔•亨莱因提出的,他们将Socia Media定义为"一系列建立在Web2.0 的技术和理念基础上的互联网应用,它允许用户自己生产内容的创造和交流"。--来表述自身并以"屌丝"为关键词进行种种意指实践的,主要是常被称作"中产阶层"的"白领职业人员"群体及其"后备军"--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正是他们对于"屌丝"这个能指的接受和挪用或曰盗用,使得缘起于特定虚拟社区亚文化群体的"屌丝亚文化"演变为席卷整个中国大陆互联网空间的流行文化现象。 "屌丝叙事"的意义结构,为这些活跃于网络空间的白领职业人员和大学生提供了一套进行电影电视剧评论(如"泰坦尼克真是教屌丝如何泡到白富美"、"罗丝的未婚夫才是高富帅,才是真爱!""如果泰坦尼克号没有沉 屌丝与白富美将会怎样"、"女主角抛弃屌丝跟了高富帅的是大陆剧,女主角拒绝高富帅选择了屌丝的是韩剧,高富帅冒充屌丝追女主角之后表露身份的是台剧,屌丝奋斗成高富帅被N个女主角抢的是港剧,一群屌丝聚在一起嘲笑高富帅的是美剧,高富帅和高富帅最终走到了一起的是英剧!")、娱乐八卦评论(如"丁丁卸妆成屌丝")、时政新闻评论(如"薄瓜瓜一夜变屌丝"、"无房、无车、无老婆的法国屌丝奥朗德做了总统!")、社会评论(如"这么好的福利!大荷兰的屌丝真心幸福啊!")、经济评论(如"房地产是高帅富,股市是屌丝")的概念图式和符号体系,这些以形形色色的方式使用"屌丝"符号体系的评论,遍布在社会性媒体的海量信息流和门户网站包括资讯内容和留言板/讨论区的页面当中。 以"屌丝叙事"、"屌丝评论"等意指实践所生产的丰富意义为资源,蔚为可观的网众将"屌丝"作为自我指称、自我命名的符号;在微博、人人网、豆瓣网等社会性媒体当中,"普通网友"自称"屌丝","知名ID"也自称"屌丝",各行各业的"白领"们互称"屌丝",以"屌丝"为主题词在社会性媒体上形成了许许多多的"屌丝小组"、"屌丝小站"。如果说,"帝吧"生产的"屌丝叙事"中的那些以"搬砖"作为工作类型之概称的"屌丝"形象,在能指层面所再现的--在网络媒体和网络观察者对"屌丝"流行现象所做的深度报道和专题评论当中,原始出处已难以考证的一位李毅吧用户对"屌丝文"的"屌丝"形象所做的概括曾被多家引用:"农民工,城市小手工业者,产业工人,不满现状的企业雇员,流氓无产者,困厄的三本狗,专科狗。"亦有流传程度较高的网络评论将"屌丝"人物形象总结为:"屌丝来自五湖四海,一般都是农村家庭或城市底层小市民家庭出身,有的十二载寒窗考上大学,攻读理科专业,等真正工作后却发现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很是得不偿失;有的初中辍学,进城务工,或成了发廊师傅,或成了网吧网管,在城市的繁华之中分得一杯苦羹;或是无业游民,但是自己一般不愿承认,网上经常以自由职业者自居。"--是中国融入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工厂"的过程中因阶级分化、城乡对立、区域不平衡发展而产生的经典意义上的穷人;那么,在"屌丝亚文化"被某种新主流文化收编以至于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利用"屌丝"进行意指实践的主体则主要是消费主义文化的受众和互联网新媒介的积极使用者,是资本主义经济从工业经济向金融经济、从实物经济向虚拟经济过度中的产物。 在"屌丝叙事"这样的再现系统所提供的镜像序列当中,这些网众似乎照见了自己,在与"高帅富"的参照对比之下,确认了自己作为消费社会中有所欠缺的某种程度上可称"失败的消费者"的角色地位;同时,在与那些"矮丑穷"的反向参照和对于"屌丝"的语词狂欢当中,他们又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了自己作为失败者的挫折感。在上升通道狭窄的断裂社会语境下,在对于耐用奢华消费品的购物欲望被不断挑逗的消费社会语境下,这些主要从事"白领"职业的网众在网络空间热衷于表达的,并不是成为"中产者"的阶层认同,而是作为"新穷人" --笔者在此使用"新穷人"这个概念,来自于社会学家齐格蒙•鲍曼在《工作、消费、新穷人》中所提出的术语New Poor。鲍曼对新穷人的界定是"消费社会里的穷人,其社会定义或者说是自我界定,首先且最重要的就是有缺陷、有欠缺、不完美和先天不足的""消费者。"--的相对剥夺感和相对贫穷感。他们是在银行、商家、媒体等多方面的诱惑与鼓动下,选择通过信用经济的方式透支未来的收入,以提前享受自己所渴望的物质生活,然后却由于背负巨大还贷压力而焦虑不安的"月光族"、"卡奴"、"房奴"、"车奴"们,他们是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形成的消费社会的真正"合格"的居民,是消费社会培育、并且需要的主体。而在这个意义上,消费社会的可怕陷阱正在于,消费社会是一个大批量生产穷人的社会,也是一个将整个中等收入群体拖入消费的泥沼、将其"下流化"的社会。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更是对中等收入群体构成整体性的剥夺,加剧了这种"下流化"的趋势以及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下流化"的焦虑与恐惧。这些消费社会的"新穷人"、"下流化"的中等收入群体绝非经典意义上的"穷人",却将"矮丑穷"的"屌丝"作为自指,带着怪异的快感自嘲自己的主要营生为"搬砖"(字面义明显指涉着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作内容,现已成为广为流行的"屌丝"符号体系对于"屌丝"工作的代称),这种刻意的文化误认和身份扮演在互联网新媒介为他们提供了种种想象的、沉迷的、自恋的空间的同时,以一种防御性认同或曰"精神失败法",对消费社会"他人导向"特征所导致的自我形象焦虑、自恋主义人格进行释放和疗愈。在这里,他们使用的"屌丝",事实上已将其别称或曰属性标签"矮丑穷"中的"矮丑"掏空为空洞的能指,真正具有所指物的只是"穷"。也正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症候性案例,在《泰坦尼克号(3D版)》2012年春季登陆中国各院线之后,电影中相貌可谓风华绝代的男主角杰克却被许多观众指认为"屌丝",原因只在于他是一个穷小子,而经济学在新主流意识形态中成为了编码与再编码的最基本乃至唯一的参数、原则。 上述的带有自恋式个人主义的所谓"中产阶层"/ 消费社会的"新穷人",事实上是《泰坦尼克号(3D版)》这样的所谓"大众文化"最主要的目标受众人群,并且以他们的文化消费力决定着所谓"大众文化"的生产样貌。而他们对于"屌丝"符号体系的热情接受与挪用及其显示出来的网络传播效应和市场潜力空间,驱使着文化工业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将"屌丝"及其所携带的意义作为创意资源,作为文化商品制造噱头、吸引眼球的关键指涉点,从"屌丝扮靓手册"之类的电子商务广告到《屌丝的春天》等手机游戏,从搜狐视频制作的迷你剧《屌丝男士》到郭德纲的相声《屌丝青年》,不胜枚举。"屌丝"一词甚至成为了"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的许多创业者们对目标消费者的代称。例如,京东商城高级副总裁吴声在首届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开放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移动电子商务是未来的大趋势和大投入,它最核心的特性并不是PC端的延伸,移动电子商务不是白富美和高富帅的经济,而是从屌丝发展起来的全民经济。玛萨玛索的创始股东兼CTO季斌则说道,中国互联网最赚钱的业务,都靠屌丝--游戏、社交、搜索都是赚屌丝的钱,是屌丝成就了巨人、腾讯、百度、网易,也是屌丝成就了YY和9158。"得屌丝者,得天下"是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不二法则。 在"屌丝"能指的播散过程中,就连闻名中外的"意见领袖"也给自己贴上了"屌丝"的标签,如韩寒在2012年4月5日发布的长微博:"......我出生是纯正上海郊区农村屌丝,无权无势,白手起家,本以为自己是一个很励志的'屌丝的逆袭'的故事,却硬要被说成一个经过多方神秘势力包装的惊天大阴谋。",享誉国际的"艺术大腕"也在接受门户网站专访时将自己的经历概括为"屌丝的逆袭"。如陈凯歌在接受《搜狐娱乐•先锋人物周刊》专访时说道:"我撑死了是屌丝逆袭成功。" 甚至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的"十八大特刊"的评论文章(......回望10年历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之深、利益格局调整之大、遭遇的外部环境之复杂,实属罕见。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人民群众不仅要福利的拓展,也要公平的过程;不仅要权利的保障,也要权力的透明。满足'需求',回应'要求',不仅关系到发展能否实现"正义增长",关系到13亿人的政治信任,更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前途。......"),人民网和环球时报共同投资设立的环球网制作的关于2012年国际新闻年度回顾的专题("'向前跑 迎着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 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 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 继续跑 带着赤子的骄傲 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 为了心中的美好 不妥协直到变老......'这首歌在2012年无数次在中国网络上响起,因为,这个世界最大的屌丝--中国正在逆袭......屌丝,是"苦B青年"的自称,蕴含着无奈与自嘲的意味,但不自暴自弃。中国在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寒,无依无靠的"苦B青年",他曾经长期从事着苦与累的工作,拿着并不丰厚甚至是微薄的报酬,在繁华的全球化中勉强分得一杯羹。高帅富还用老眼光研判预测屌丝中国的行为时,突然发现一个屌丝慢慢取下了发电量第一、钢产量第一、造船吨位第一、水泥产量、工业产值第一等一干头衔,很快,世界GDP第一宝座也将属于一个土鳖到家的发展中国家了。"),也使用了"屌丝"这个词汇。由此,"屌丝"符号体系在Web2.0网络空间的播散使之成为了一种"共用能指":特定虚拟社区的亚文化群体、以"大众"为名的主流消费者、持有象征资本的文化精英、在市场机制下运作的资本力量,甚至包括作为官方宣传机器的中央党报,在彼此不同而间或共同的利益驱动下,争相借重"屌丝"这个能指,合力推动了这组词语的广泛流行。 "屌丝"与另一个流行于网络的常被用作身份标签的能指"草泥马"--一个从2009年开始流行于中国互联网的新词,它以秽语为所指,以杜撰的虚拟性动物为能指,用谐音这种中国网众在互联网上发表内容时应对"关键词自动过滤"审查机制的常见手法,建构了一套关于"马勒戈壁"共和国的国民"草泥马"抵御"河蟹"入侵的带有奇幻色彩的宏大叙事,象征性地表达网络用户对于国家机器严厉的互联网审查机制和过滤现状的抵抗,进而引申出一种以"公民权利"针对"公权力"的抵抗和对于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呼唤。--共同构成了大量网众的抵抗性身份认同的一体两面。"草泥马"是对于信息监管和政治威权的抗议,而"屌丝"则是针对贫困感和分配不公的表达,但二者的抵抗能量最终都稀释于泛娱乐化的网络播散中。以"(矮丑)穷屌丝"自我指认的网众是中国当下网络空间不满情绪的主要源头,他们的"逆袭"诉求却又几乎不可能展开真正面向未来的政治想象;他们因消费欲望的永不餍足而心生挫败,却又不断地再生产着与消费社会相互匹配的行动逻辑。与大洋彼岸的年轻草根通过"占领华尔街"的活动来发出自己的声音不同,中国的"屌丝"/"草泥马"只是在网络空间中虚拟地"占领苍井空"--苍井空是一位日本著名AV女优,即从事色情录像行业的女性演员,在中国网众当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2010年4月11日,苍井空注册twitter账号"aoi_sola",这一消息在新浪微博等社会性媒体传开后,很多中国网民纷纷表示要"翻墙膜拜",并使用被称为"翻墙"的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突破了中国大陆的互联网管制,登陆了原先无法访问的twitter网站并成为"aoi_sola"账号的关注者。这一现象在社会性媒体和大众媒体中被一些网民、新闻从业人员命名为"苍井空效应"/SOLA AOI effect,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苍井空效应"即"使用不易获取的泛成人信息作为驱动力,吸引大众为获取这些信息,尝试了解、使用学习一些互联网技术和服务"。2010年11月11日即被中国网众戏称为"光棍节"的日子,苍井空注册新浪微博,开通当天粉丝数量就超过了20万,截止2013年1月10日,苍井空的新浪微博账号的粉丝数量达到1360万以上。借用李毅吧/"帝吧"/"D8"的一些会员喜欢在苍井空吧发帖时使用的诸如"恭喜D8占领苍井空吧,D8万岁!"、"D8报道帖~14不挂都来报道~我们要占领苍井空吧!"的标题的修辞,笔者将这些现象统称为"占领苍井空"。--"占领奥巴马"。 市场化运作的大众媒体,也在吸纳和收编"屌丝"能指的过程中使之服务于消费主义文化的再生产;而社会精英/"成功人士"、中央党报/"宣传机器"对"屌丝"能指的"(反?)逆袭"式的盗用,更是将"屌丝叙事"修订为了契合新主流意识形态或官方意识形态的世俗神话。因而,"屌丝"符号体系对"穷""富"对立的凸显,并不意味着对阶级议题的强调,反而是"屌丝"能指的超量衍生异化和遮蔽了阶级议题,使得"屌丝"成为了一个主体中空的共用能指。"屌丝"符号体系作为一种编码系统同时成为了一种排斥系统和放逐系统,它在去深度化地挪用"搬砖"意象之后,在编码和再编码的过程中排斥和放逐了在现实生活中辛苦搬砖的农民工。那些因"数字鸿沟"而无法借助媒介的权力显影自身的农民工、产业工人、农民,才是中国当下的贫富分化当中受到压迫与剥夺的大多数,才是中国社会真正占人口多数的主体,他们是"穷人"理所应当的所指,却在以消费社会"新穷人"为主力的对"穷屌丝"的播散与编码过程中彻底缺场,他们与"新穷人"被数字鸿沟分隔在不同的空间,难以相遇,遑论联合。在Web2.0时代的新媒介信息借助数码技术、现代传播通讯工具、移动平台成为唯一可见的事实进而取代了真实成为拟像环境下的"超真实"之后,在新自由主义成为统治性意识形态的资本主义全球化格局之下,在中国的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过程之中,那些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的弱势群体、底层民众,在跌出经济版图的同时也跌出了文化版图,他们被剥夺了主体身份,几乎不可能进入主体编码系统,他们不仅不被再现,而且也丧失了再现自身的可能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被齐泽克称之为"实在界"的存在。2013年伊始,"中国梦"和"宪政梦"成为了中国舆论场的"热词",但在网络空间激烈的争论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章第一条第一句却极少被人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毋须赘言,广大工人、农民、农民工群体在当下中国的经济境况、社会地位、阶级认同与宪法所写形成了怎样的反差,中国当下的社会经济现实又是如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规定构成了一种名实难符的格局。而事实上,正是某种官方力量、市场化力量、精英力量的合谋形成的既得利益集团、特权阶级,主导了以多种方式进行的对于工人、农民、农民工的压迫与剥夺。 那么,基于这样的限定性条件,如何界定和展望中国的所谓"中国梦"?--这是生产着超量能指的互联网络空间中几乎不会触及的问题,亦是有着超过13亿人口的中国迫切需要正视的命题。 【参考文献与引注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