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年埃及革命简介

时间: 2014-05-11 05:03:55
栏目: 历史视野
话题:

作者:丁学雷 来源:进步青年网 2011年初,突尼斯一名研究生学历的小贩自焚,引发了国内大规模的抗议浪潮,统治突尼斯23年的本·阿里被迫外逃。突尼斯事件迅速在阿拉伯世界引起了链锁反应,埃及、也门、叙利亚等国相继爆发抗议浪潮,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阿拉伯之春”。 在发生动荡的这些国家中,埃及的革命最为引人注目。无论是从参与人数、动荡的持续时间,还是对抗的激烈程度来说,埃及都远超其他国家。从2011年1月25日到2013年9月,埃及经历了长达两年的动荡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相继上台表演,“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2011年1月25日到2月11日是革命的第一阶段。突尼斯革命胜利后,以“四月六日运动”、“我们都是赛义德”主页为代表的一些青年人在Facebook上号召埃及民众积极行动起来,反抗穆巴拉克的独裁统治。“革命社会主义者”、“受够了”运动等包括左派、自由派在内的17个政治党派积极响应。在这些组织和政治党派的积极动员下,2011年1月25日,在埃及的“警察日”这天,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的群众冲破了警察的封锁,相继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浪潮。2月9日,全国各大行业相继爆发了罢工浪潮。一天之内,包括纺织厂、政府机构(包括邮政署)、环卫工人和巴士司机,以及苏伊士运河工人在内的成千上万的员工开始罢工,要求穆巴拉克下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瘫痪了埃及经济,成为压倒穆巴拉克的“最后一根稻草”。2011年2月11日,穆巴拉克宣布辞职,埃及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2011年2月到2012年6月是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主要的政治斗争是围绕着督促军方交权、举行议会选举与总统大选进行的。从纳赛尔夺取政权以来,军队一直在埃及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纳赛尔、萨达特、穆巴拉克三任总统皆出身军队。以坦维塔为首的武装力量最高委员会在穆巴拉克辞职后接管了政权,成为埃及革命的最大赢家。此时,定于何时举行议会选举与总统大选成为左派、自由派、穆斯林兄弟会、穆巴拉克旧政权残余力量、军队等几方斗争的焦点。穆斯林兄弟会希望能够尽快举行选举,因为它在革命前就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全国性组织网络,在其他党派尚未准备充足的时候尽快选举有利于其在选举中获胜。而左派和自由派则要求推迟选举,这样可以给他们以充分的准备时间,动员自己的力量。左派和自由派参与、组织了几场反对军方的大规模示威游行,而穆斯林兄弟会则呼吁民众保持克制,与军方暗中勾结,这一时期是穆斯林兄弟会与军方的“蜜月时期”。经过几轮斗争后,埃及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分别于2012年1月和5月开始举行,两次选举最后都以伊斯兰势力大获全胜而告终。工人运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埃及独立工会联合会和埃及民主劳工大会两个全国性独立工会相继成立,所属会员超过了300万。在政治领域,由埃及共产党、革命社会主义党、工农民主党、社会主义党等五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组成的社会主义人民联盟在议会中获得了9个席位。 2012年7月到2013年7月是第三阶段。穆尔西上台后,并没有顺应埃及人民的意愿进行“民主、面包以及社会公正”的改革。在政治上,穆尔西于11月份颁布新宪法声明,扩大总统权力,引起了反对派和埃及民众的严重不满,伊斯兰势力起草的新宪法更是引起了持续的动荡和抗议;在经济上,面对革命后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穆尔西继续延续了穆巴拉克时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并积极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接触,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了削减燃油补贴的条件,埃及的经济状况和埃及人民的生活继续恶化;在宗教政策上,穆尔西颁布的新宪法规定伊斯兰教法是埃及宪法的唯一来源,这就引起了科普特基督教教徒及世俗反对派的严重不满。2012年11月底以来,埃及连续经历了几轮动荡,穆尔西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巴拉迪代表的自由派、萨巴希代表的纳赛尔主义者、穆萨代表的穆巴拉克旧政权力量组成了“全国拯救阵线”,以共同反对穆尔西的统治,但国家拯救阵线内部矛盾重重,十分松散。2013年4月起,一些青年人组织了“反叛运动”,通过手机、网络等通讯手段收集要求穆尔西下台的签名,截止到6月底已经收集 到了2200份签名,超过了穆尔西上台时所获选票的两倍,这表明穆尔西下台已经是大势所趋,成为埃及人民的共同愿望。 从2013年7月到现在是第四阶段。6月30日埃及爆发了反对穆尔西的全国性大游行,“反叛运动”向穆尔西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穆尔 西于7月3日下午五点之前辞职。7月3日,退居幕后一年的军方趁此机会发动政变,逼迫穆尔西辞职。左翼、自由派以及萨拉菲派都对此表示支持,自由派领袖巴拉迪甚至在政变后组成的内阁中担任了副总统。但是军方随后开展的清场行动却引起了各种政治势力的严重不满,巴拉迪于清场后辞去了总统职务,“革命社会主义者”等共产主义组织也发表声明谴责军方的暴力行为。埃及独立总工会主席、尊严党领导人卡迈勒在政变后担任了劳动力部部长一职,但其上台后也并没有执行对劳工有利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