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工人阶级与工人阶级意识

时间: 2014-06-08 07:16:40
栏目: 理论学习
话题: 新工人
  作者:荀图 来源:进步青年网   无论今天的人们如何否定毛泽东,也无论今天的人们如何妖魔化文革,在实质上他们与拥护毛泽东和肯定文革意义的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共同创造着新的历史。并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关心毛泽东和文革。但关心政治的人,无论站在什么立场,都不能不关心毛泽东和文革。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政治进程不论如何演进都绕不开毛泽东和文革,中国政治的每一步行动都是现实与毛泽东和文革互动的结果。   文革的探索和实践是围绕着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如何巩固政权这个核心命题发生和发展的。文革的意义不能以成功或失败简而言之,如果说成功,有人会说怎么后来遭到否定?如果说失败,中国为什么没有重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垮台的覆辙?文革遗产的丰富性体现在它包含了人类向更高阶段推进政治文明的经验与教训。   工人阶级在这个历史阶段的表现让人们印象深刻。文革中工人既有英勇战斗、无私无畏的一面,也有派性斗争、自相攻击的一面。当然,也有乐得自在的逍遥派。尽管个别时期、局部地方有非常尖锐的斗争,但就总体而言,工人的表现还是以积极为主。至于后来人们说起文革就满脑子的武斗场面,那是过度渲染和刻意强调的宣传所致,并不是文革的全貌,更不是文革的实质。   近些年,有人开始反思文革中工人的表现和历史作用。在国企改制、工人下岗的大背景下,工人对于掌权者有极为激烈的批评,同时又对毛泽东时代有强烈的怀念。这原本是一种正常的反映。但后来人们发现,在这种批评的声浪之中,有意无意的推卸了工人的责任,弱化了工人原本作为一个阶级的强大力量。因此,有人提出,在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以及后来愈发明显的国企改制过程中,工人自己是否有所察觉,是否有所行动?答案也许不尽相同,但结果是工人并未能阻止私有化的改革进程,工人阶级也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工人是以获得短期经济利益为代价丧失政治利益,最终又丧失经济利益的。   如果从鼓励工人不抱幻想,奋起斗争的角度来看,应该更多强调工人的主体性弱,斗争不够坚决,导致自身利益受损。但客观的说,工人,尤其是大多数普通工人,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的表现无可厚非。当“领导层”——官僚阶层利诱威逼执意打垮工人的时候,你不能指望拥有一个觉悟无限彻底,思想无限崇高的工人阶级可以抵御领导层的进攻。应该看到的是,恰恰是那个时期的工人做了非常有力的抵抗。如果换做今天的工人恐怕都不用领导层那么费心了。   当今天的工人们不再属于一个稳定的生产单元,不再是一个严格的利益共同体,工人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联合?没有联合的工人还能成为一个政治意义上的阶级吗?这样的工人有多大的力量?在利益被切割、被分化之后,工人越来越难找到共同利益,尤其是短期的、物质方面的利益。同时,现实的压力导致工人形成集体的成本极为高昂。即使工人的反抗从未停止,规模和数量也并不小,但都无法形成稳定持续的力量。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人们开始重提工人阶级意识。因为只有具备工人阶级意识的工人才能组成工人阶级,只有自觉的工人阶级才能真正改变对于工人持续剥削压迫的社会制度。   工人阶级意识并不是一种可以天然长在工人头脑里的思想。当前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面对的最强大对手,就是盛行于世的那些思想意识。人们经常奇怪,为什么在谁养活谁的问题上,有时一个工人的观点和一个老板的观点并无二致。即使工人从感情上不认同老板养活了工人,他也会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自己当老板来解决。姑且不说到底有几个工人可以通过奋斗最后当上了老板,即便有的工人当了老板,也只是对于老板个人是有意义的,而对于社会来说则不会有任何改变。我们暂时打住,如果能思考到这一步,意味着工人至少要冲破那些“主流”思想意识带来的几道大关。   让我们继续往下思考,如果工人不做老板,他还有什么选择呢?只要不能超脱个人利益得失,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在更广的意义上考虑问题,他就无可选择。那么就算他想为身边的工友们做事,但也可能只限于领导一次罢工,讨要工资和应该获得的福利待遇。这虽然比之前只顾个人利益的工人前进了一步,但也距离工人阶级意识还有差距。阻止工人阶级意识渗入工人头脑的不仅是媒体和舆论的宣传和导向,也有同为媒体和舆论影响下的父母亲人和朋友,每走一步都意味着要遭受加倍的压力。工人阶级意识就是这种情况下一步步被扼杀的。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工人阶级意识的萌芽最有可能在工人当中产生。客观的说,今天没有哪个群体的数量胜过工人,也没有哪个群体有工人群体年轻,他们经受了这个社会最真实的状态,体会了显而易见的剥削和压迫,诸多外部条件的作用是产生阶级意识得天独厚的条件。外部的理论家可以深刻阐释阶级意识,但这个意识却未必与他的行动有直接联系。一方面工人难以产生阶级意识,一方面要从根本上相信和依靠工人阶级,这的确是一对矛盾,统一这个矛盾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最后,如果要做一点补充的话,就是再谈一点关于老工人和新工人之间的关系。因为历史原因,老工人和新工人的产生有着完全不同的背景。这在客观上造成了两大工人群体的隔阂。有些老工人觉得新工人缺少觉悟,甚至在新工人面前有那么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优越感;也有些新工人觉得老工人古板教条。这种状况只能让大家各自为战,而无法相互呼应,形成共同的力量。这个问题会随着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得到解决,而到那时,工人阶级也就拥有了改造现实制度的力量。   (2014-5-29 成都)   (群号:225174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