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进步青年网
编者按: 一则张铁生成为亿万富翁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对这位白卷考生感兴趣,不仅是因为他的传奇经历,也是由于对教育制度的思考。张铁生之所以能够上大学而且被树为典型,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答了白卷,还直接地缘于他大胆了写了一封信。他当时是投其所好还是真心如此,我们不得而知。任何潮流下都会有投机者,但这并不能否定潮流本身。张铁生这样的人只可能产生在不以分数论英雄,而以为人民服务的品质为首要条件的时代才能诞生。这对于那些家庭条件较好因而学习文化知识有一定优越性的人来说当然是令人很不满的,对于那些梦想着凭借文化知识成为人上人的人来说也是荒谬的。让我们看看张铁生的这封信吧。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发表了张铁生的信。 编者按:这里刊载的是张铁生同志在今年大学招生考核试卷背面写的一封信。张铁生同志是一九六八年的下乡知识青年,共青团员,现任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他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
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把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选送大学,这是我国教育制度上的重大改革,它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同时,也必然会遇到各种旧的思想、旧的习惯势力的阻力。大学招生,在群众评议、群众推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文化考核是需要的。但是,文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检查记住多少中学课程?录取的主要标准,是根据他在三大革命实践中的一贯表现,还是根据文化考试的分数?是鼓励知识青年积极接受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再教育,努力钻研和完成本职工作,还是鼓励他们脱离三大革命实践而闭门读书?今天,我们发表张铁生同志的信,目的就在于请大家讨论、研究这些问题,欢迎关心教育革命的同志发表自己的看法。
原信如下:尊敬的领导:
书面考试的进行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
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质工作。每天近18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27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所以愿意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法外的浪荡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他们的自由生活和为个人的努力,等于了我的为人民热忱忘我的劳苦工作和诚恳的心。人们把我送到这里来,谈些什么呢?总觉得实在委曲。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专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为贫下中农事业的事业心和自己自我革命的良心的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的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截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地方就在这里。几个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什么,总觉得实在的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
我是抱着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虽然很浅,但我印象很浅,有2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等都清白如洗,自我表现胜似黄牛。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的并非可耻。可以勉强的应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 (没有意思)但那样作,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签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我所理想和要求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之中,能对这我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
白塔公社考生 张铁生
73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