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运麟、吴国富:印共毛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未来走向

时间: 2014-09-02 04:06:00
栏目: 共运观察
话题: 印度共运

 作者:聂运麟、吴国富                   来源:进步青年网

    进入新世纪后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平的议会道路是主流共产党的选择。同时也仍有一支力量,继续坚持马—列—毛主义的指导,在本国以武装斗争的方式谋求建立社会主义,其中以南亚地区最为突出。自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结束十年“人民战争”并回归主流政治后,印度共产党(毛主义)[下文简称“印共(毛)”]运动的发展现状、现实挑战和未来走向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印共(毛)运动发展现状

  印共(毛)由印度毛主义共产主义者中心和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于2004年合并而来。前者原主要以比哈尔邦为基地在北印活动,后者则主要以安得拉邦为基地在南印活动。印共(毛)的合并建党,标志着印度的毛主义运动正式结束南北各自为战的状况,成为全国性统一的运动。完成组织合并后的印共(毛),在2007年秘密召开了团结“九大”,通过了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决议,标志着该党真正成为具有鲜明革命色彩的共产党组织。

  (一)健全的组织体系和不俗的实力

  (1)建立了严密而完备的组织系统。马列主义政党学说认为,一个拥有坚定革命性、高度纪律性和健全组织体系的政党是革命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印共(毛)的党章详细规定了入党的条件和考察期,保证组织的纯洁性,同时明确规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保证组织生活的正常化。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强调组织性、纪律性和战斗性,以适应革命的需要。以地域和产业部门为依据建立组织架构,分设中央、地方和基层三级组织,实行自上而下的领导。规定在军队各级都必须设立党委,其职责除领导作战外,还要担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以此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该党认为革命要获得成功,必须动员和组织起广大的群众,因此该党及其武装人员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广泛渗透进印度社会各阶层,扩大组织覆盖面。如此严密而完备的组织系统,保证了该党的有效领导和动员的能力,如今已控制和影响着1.8亿的人口,占总比近1/6。

  (2)提升了自身武装实力。由于身处非法地位,印共(毛)的党军群组织均不透明,其确切的人员数并未公开。据媒体的相关报道和官方及学者的估计,该党目前有正式党员7000人左右,主要由主力军、游击队和民兵构成,主力军目前有6500-7000名武装士兵,拥有5500多支枪炮,其中包括大量的AK型来复枪、自动来复枪、卡宾枪、连发左轮枪以及手榴弹、地雷等。印共(毛)还拥有一支技术型班队,能够制造12轮连发手枪和所用弹药,并能修理各种武器,具有相当的实力。[1]除主力军之外的其他武装力量近2.5万人,在村一级的外围成员有近5万人。因此,其实力为印度国内任何一个单一的反政府武装所不能比拟。

  (3)扩大了控制区域和影响范围。自2004年以来,随着袭击活动的增多,印共(毛)的活动区域发展迅速,影响范围愈益扩大,已从2003年末的9个邦55个县发展到遍及印度28个邦中的17个,在604个地区中的233个地区拥有重要影响,几乎覆盖了印度40%的国土。2005年以来,该党已经建立起一条“红色走廊”,从而打通了全国革命的南北通道。其面积多达9万多平方公里,若以中国为参考,近乎从陕西、甘肃、四川蔓延至河南、湖北、安徽,直到山东和苏北沿海。该党正努力将其建成一个革命联合区域,以求进一步扩大毛主义的势力和影响,最终实现将其势力范围楔入印度重要地区的目标。该党还在其控制区内建立“人民政权”,涵盖了税收、司法、学校及报刊出版等组织机构,对公共事务施加影响,甚至取代政府行使管理职能,被人形象地表达为“警察统治白天,印共(毛)统治夜晚”。这种“国中之国”的运转方式,使其在民众中树立了威望。

  (4)保障了革命经费来源。马克思指明“革命需要被动因素,需要物质基础。”[2]印共(毛)在进行自力更生生产的同时,借助“人民政权”在根据地以征税、打击地主恶霸等方式筹募经费。如今,外部援助已是不可能,该党从实际出发,在控制区内对商人及工程承包商强征“税费”和开采自然资源便成为其经费的主要来源。印共(毛)活动的重要区域都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比如切蒂斯格尔邦拥有丰富的铁矿、煤炭、铝土等矿产资源,而比哈尔邦除矿产资源外,还拥有良好的土地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据统计,该党最活跃的五个邦煤炭储量占印度总储量的85%,这成为该党解决经费的主要途径,为其继续革命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坚持土地革命基础上的“人民战争”

  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3]印共(毛)在现实中采取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在内的,有攻有守的“组合拳”方式推进革命运动。通过对策略的灵活运用,该党已能够不断达成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1)游击战和根据地建设并举。印共(毛)宣称坚持游击战来开展武装革命,最终夺取国家政权。政府的清剿行动使自身生存成为其首要问题。该党总结切?格瓦拉的经验教训后认为,游击战必须与根据地的建设并举,才能发挥实效。脱离了根据地这个基础,游击战便堕为“流寇主义”。因此,该党坚持游击战与建立根据地紧密相连的革命战略原则,认为这是关系存亡的根本问题。联邦政府将印共(毛)视为影响地方社会稳定的因素,根据宪法规定司法和维护治安是邦政府的职责,将其交由邦政府负责清剿。据此,该党在邦界地区建立根据地。各邦之间的独立关系使其在清剿的行动中缺少合作,这使得印共(毛)在遭到清剿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邻近的邦,及时脱离与政府警察的接触,从而免遭覆灭。

  (2)武装袭击政府和警察部门。武装袭击是印共(毛)运动的主要方式。该党针对政府和警察部门展开了一系列袭击活动,堪称低烈度战争。据统计,“印度全国发生的91%的暴力事件和89%的因暴力事件导致的死亡都与其有关。从2004年到2009年,纳萨尔派共发动了10046次暴力事件,造成了4246人死亡。在这些事件中,不乏震世之举。2005年11月,1000多名纳萨尔派分子偷袭了比哈尔邦的杰哈纳巴德监狱,释放了大约350名纳萨尔派囚犯??2007年12月,??袭击了查蒂斯加尔邦的一座监狱,释放了299名纳萨尔派分子。2009年3月,纳萨尔派劫持了一趟载有300多名乘客的火车,近5个小时后释放扣押人员。2010年4月,纳萨尔派偷袭了中央警察部队和查蒂斯加尔邦当地警察,造成了76名警员死亡,其中包括一名中央警察部队副司令和一名地方警察局局长,另有多人受伤,而印共(毛)仅1死1伤。”[4]2011年第一季度袭击造成的总伤亡人数(包括平民、对手和自身)为174人,2012年1月,印共(毛)在贾坎德邦对警察部队发起袭击,造成13人死亡。3月27日,该党对途经马哈拉施特拉邦加德奇罗利县的警察车队发动袭击,结果造成12人死亡和28人受伤。持续的袭击活动使印共(毛)的影响不断扩大,令印度政府十分头疼。

  (3)抵制中央和地方的选举。印度号称“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拉奥政府时期全面推行三级潘查雅特制度,从而使中央到基层都建立起民主选举制度。坚持武装斗争道路的印共(毛)视“民主选举”为“昂贵的骗局”,称议会为“猪圈”。该党的群众基础几乎都是被剥夺了选举权的社会底层人员,这决定了该党极难赢得选举,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其对选举的抵制态度。印共(毛)政治局2009年9月发布的一封党内通信称,该党在人民院第15届大选期间组织了大规模抵制活动,对国家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曾派出警察部队对其活跃地区进行了三个多星期的驻守,以保障选举,但是印共(毛)及其武装力量、外围组织仍发动了规模较大的抵制运动,除了对持枪挟持人民去投票的政府军实施战术性反击外,还进行了有效的宣传,以至于丹达卡冉亚几乎没有政党参加竞选,在比哈尔、恰尔肯德和奥里萨等邦的不少地区也同样发起了对选举的全面抵制。同时,该党也会有选择地支持一些公开活动的政党和政界人士。在该党活跃的邦,多年来主流政党要想竞选获胜就必须赢得其支持,至少是不抵制。对此,亚洲时报在线曾指出,在比哈尔、恰尔肯德、切蒂斯格尔、奥里萨、安得拉等邦的郊区和一些小镇,没有毛泽东主义者首肯就什么也干不成。[5]由此可见该党在政治战线上的斗争能力。

  (4)适时对政府统治区实施经济封锁。相比武装袭击,印共(毛)并未将经济封锁活动作为战略性运动。然而,该党发动经济封锁的能力却非同一般,历史上也有过成功的案例。“2007年6月,纳萨尔派宣布对中部和东部的6个邦实行‘经济封锁’,结果这些邦立即爆发了一系列暴力活动,有些邦的经济活动还真的陷入了瘫痪。过后,一些投资商撤出了投资。在西孟加拉邦,出于安全考虑,印度一家大钢铁公司投资70亿美元建成的工厂迟迟不敢运转,而印度著名的塔塔集团则干脆放弃了在该邦投资生产微型小汽车的计划。”[6]“2010年5月18日,印共(毛)武装勒令奥里萨、比哈尔、西孟加拉、恰尔肯德、切蒂斯格尔五个邦所有企业、机构和运输部门罢工两天,印度内政部部署了大量安全人员警戒,但切蒂斯格尔邦和奥里萨邦仍大面积停工。”[7]仅此即可想见该党发动经济封锁的能力及其影响所达的程度。考虑到印度历届中央和邦政府对引进外资、建立经济特区发展经济的积极程度,以及印度优势条件的吸引力,该党在经济战线上的斗争将会逐渐得到重视。

  印共(毛)2009年对外发出政治宣言,称革命已经成功地发动和组织农民,并拥有人民解放游击军;党播下的星星之火已经燃遍全国28个邦中的13个,下一步是建立武装根据地和“人民政权”,在正式取得武装割据政权后,把人民解放游击军改编为人民解放军,将游击战推进到全面的“人民战争”阶段。由于无法在短时间内彻底铲除印共(毛)赖以生存的土壤,而该党的革命信念又如此坚定,前印度空军中将卡皮尔?卡克就认为“彻底打败左派武装势力需要决心和耐心,其过程可能超过十年”[8]

  二、印共(毛)运动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印度中央政府的镇压

  2005年8月,印度中央政府宣布印共(毛)及其外围组织为非法组织,冻结其资产,限制其活动。2009年6月22日,印度内政部正式将该党列为恐怖组织。2007年12月,印度总理辛格在一次有关该党的会议上称其为“印度国内安全的最大单一威胁”。从此立场出发,政府对其持坚决镇压和清剿的态度,并在现实行动中采取了较为灵活和务实的“打谈结合”的具体策略。2004年安得拉邦政府与该党曾一度达成停火协议并举行和谈,但最终没能达成任何实质性协议。2006年3月,印度内政部印发题为《毛主义目前情况》的政策声明,要求各邦不得与印共(毛)单独谈判。和谈之所以未能取得预期效果,一方面在于双方分歧太大,相互指责“要价太高”,另一方面也在于政府未能妥善安置“招安人员”,激起他们的不满和失望而重新“归队”。2006年4月,总理辛格专门召开安全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对策:除继续坚持强化警察力量进行武力镇压,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对其成员进行招安外,明确要求加强农村建设,努力减轻和消除农村民众的被剥夺被抛弃感,剥离印共(毛)的群众基础,使其成为无源之水。

  如今,随着印共(毛)势力和影响的扩大,完全由地方政府承担的传统镇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联邦政府开始介入行动。这一变化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方面是投入镇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大大增加,有效弥补了邦政府力量的不足,促进了其镇压的意愿;另一方面是镇压行动的协调性得到提升。继西孟加拉邦在邦内开展“拉尔噶行动”的集中清剿行动之后,2009年10月底,印度内政部长奇丹巴拉姆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绿色狩猎”的集中清剿行动,计划在五年内彻底将印共(毛)镇压下去。随后,清剿在恰尔肯德、奥里萨、切蒂斯格尔、西孟加拉等邦迅速展开。结果,印共(毛)遭受重创,其流动作战和邦际转移策略效果大减,生存挑战大增。

  (二)正规军越来越多地介入清剿行动

  随着印共(毛)运动越来越频繁和影响越来越大,印度正规军越来越显现出突破法令框架,直接介入对镇压和清剿行动的意愿和可能性。印度正规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和作战素质,印共(毛)始终难以望其项背,“就军事方面说,印度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也算得上是军事大国。据《印度国防年鉴》公布的材料,印度海陆空三军总兵力为117.3万人,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中国和俄罗斯。20世纪90年代至今,军队努力实现现代化,技术装备已焕然一新。”[9]2010年5月,印共(毛)在西孟加拉邦袭击火车的事件发生后,“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与陆军司令辛格进行了会谈。安东尼表示,政府将会认真考虑派遣陆军事宜。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政府官员则称,陆军已做好准备,可以随时进入纳萨尔派武装活动频繁的地区,只待政府作出决定。”[10]如果印度正规军真的获准介入,印共(毛)的抵抗可能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事实上,印度的正规部队已经有过小规模的直接参与行动的事实,2009年“绿色狩猎行动”中就有特种部队的协助,如眼镜蛇部队。印度有着做“有声有色大国”的雄心,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尝到了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提高,特别是成功打击了印度北方诸邦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甜头之后,印度政府绝不会坐等该党的不断壮大。历史表明,镇压威胁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势力时,印度政府对正规部队的动用从不犹豫也从未手软。何况,“印共(毛)是国内安全最大威胁”的共识越来越高。

  (三)群众基础日益被剥离

  印度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采取的“两条腿走路”对策,对印共(毛)的群众基础造成了严重的挑战。通过对该党群众基础成分的分析后,政府愈益达成共识:印共(毛)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一个安全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发展的问题就要用发展的手段来解决。所依靠的发展手段,以绿色革命战略为典型代表。印度发展农村的“绿色革命”战略,曾经因“激进政党公开宣称要将农村的社会张力转化为政治冲突”11而对农村的稳定造成很大影响。现如今,“绿色革命”的政治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效益逐渐显现,红利得到释放,开始有效降低农村的贫困度。同时,印度政府在继续坚持为表列种姓、表列部落、妇女和低种姓阶层保留政府公职和奖学金名额,保留名额所占比例并没有减少,并且随着潘查雅特制度的推行而覆盖到县、乡、村三级。这种来自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全方位手段,使印共(毛)赖以发展的群众基础面临着被剥离的挑战。

  除此之外,印共(毛)的群众基础也遭到左翼政党的争夺,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遭到挤压。以西孟加拉邦为例,对于执政的印共(马)来说,一方面,群众基础对其是否能够赢得选举至关重要,而印共(毛)的群众基础与其存在交集,因此群众支持的争夺更为激烈;另一方面,如果印共(马)镇压态度不积极或者效果不彰,则极有可能丢失执政地位(印度宪法规定邦政府如果不能维护本地安全和稳定,中央政府有权予以解散,实行总统治理并重新进行选举)。因此,出于维持执政地位的考虑,印共(马)极力镇压印共(毛)运动,而同为共产党的印共(马)对印共(毛)更为熟悉,这对印共(毛)运动来说是更为严峻的挑战。

  (四)不可能获得来自国际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单从印度国内来看,印共(毛)运动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这是事实。然而,从国际视角进行审视,世界性的毛主义运动在新世纪的发展,其势头极为缓慢,其态势并不乐观,这也是事实。综合考虑,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印共(毛)运动未来发展,无法期望从外部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援助,这是其不得不面对的前景。同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科技发展,使政府镇压的手段更为便利,也增加了受到外部打压的程度。另外,伴随着对毛主义话语权的争夺以及各国实际情况的不同,世界毛主义也逐渐走向分化,这加剧了其应对外部压力的困难程度。最后,相比而言,印度政府的镇压立场更易获得世界的认同,特别是“9?11事件”以后,更易得到诸如美国等西方反恐急先锋的情报和物质方面的实质性支持。因此,不可能获得来自国际方面的援助,是印共(毛)运动未来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压力。

  三、印共(毛)运动未来走向

  印度毛主义最早产生于1946年的特仑甘纳农民斗争当中。20世纪60年代,以纳萨尔巴里运动为标志掀起一个革命高潮,诞生了印共(马列)。随后,运动由于政府镇压和自身的组织分裂而走向低迷。特别是80-90年代“黑暗篇章”时期,内部争斗导致印度毛主义在世界上一度无声无息。在反思整个运动史的基础上,国内两个最大的毛主义派别经过谈判走向联合,最终合并建立起全国统一性的印共(毛)。如今,该党进一步弥合分歧,思想和运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整合和提升。

  回顾印度毛主义的历史,其运动潮起潮落,其组织分分合合,但并未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遭遇挫折时沉寂下去,一遇时机便复活,且势头更猛力量更强。扫视现状,作为领导者的印共(毛),已具备相当的实力基础,其运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如今的印共(毛)运动在各方面都已步入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在此形势下,印共(毛)运动的未来走向,既不会如很多观察者所说,很快就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夺取全国政权;也不会如诸多观察者所认为的,该党是一股恐怖主义势力,在当代世界反恐形势下很快就会被完全消灭。从上文的梳理中可知,印共(毛)运动最有可能的趋向,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会主动放下武器,也不会因政府的清剿而销声匿迹,而是会坚持继续革命。当然,转向政治运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综合看其前景,将会是与政府长时间保持对峙状态,政府无法完全消灭之,其革命也无法“速胜”。理由是:

  其一,印共(毛)已经发展为全国性统一的力量,具备了思想和组织条件,拥有不俗的实力。纲领和政策赢得了众多贫困群众的支持,而且在城市也有不少同情者,甚至连印度前总理V.P.辛格都曾愤怒地表示想成为一名毛主义者,可见其感召力。该党在国内已经建立并能够坚守住根据地,受其影响的区域不断扩大,“红色走廊”打通了革命的南北通道。该党革命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也是一大优势,这使其能够应对政府的镇压和集中清剿,摆脱生存危机。印度政治体制和政党斗争钳制了镇压行动,印度的现代化战略和发展成就,没有也不可能立刻彻底地解决严重的农村贫困和社会公正问题。政府在短时期内无法彻底铲除滋生印共(毛)的土壤,单纯依靠政府军力也无法彻底将其剿灭,而政府内部的分歧和政策的诸多失误,为该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总之,拥有发展所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且在与政府的对峙当中能够谋求到更多的利益,决定了印共(毛)运动未来必定继续坚持革命。

  其二,从当代发展潮流看,世界形势的变化决定印共(毛)运动存在胜利的可能性,但是较小,且任重道远。首先,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早已深入人心,激烈的革命运动得不到广泛认同。其次,发展迅速的科技,为印度政府的清剿行动和谋求外援提供了便利。印度以科技带动本国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够有效地剥离印共(毛)的群众基础。反观印共(毛)运动,则并未从科技的发展当中得到相应的助益。最后,印共(毛)运动被政府认定为恐怖活动,在镇压立场上已达成共识。特别是9·11事件后,这种立场能够获得广泛的支持。而印共(毛)运动想寻求外部认可和援助都已不可能,甚至如尼联共(毛)也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一再疏远。因此,印共(毛)未来想完全依靠自身实力的缓慢累积,依靠传统革命方式来夺取全国政权,其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考虑到其对手是强大的印度,可能性更显微小。

  其三,议会道路逐渐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和平建立社会主义成为主流共产党的倾向性选择,尼联共(毛)的先例也使得印共(毛)可能考虑转向合法的政治运动。当代各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再盲目地追求国际联合和推动世界革命,这对印共(毛)运动同样不利。真实情况是,毛主义不被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力量所认同,印共(毛)同样不被本国其他两个合法共产党所认可。即使是在世界毛主义阵营中,印共(毛)同样无法与其他国家的毛主义开展联合行动,所获支持也一减再减,其运动完全需要依靠自力更生。并且,印共(毛)自身所带的分裂“基因”,为其未来发展更添一层阴影。因此,该党应对诸多挑战时必然不断调整战略策略,因此会增加其转向政治运动的可能性。然而,这并不会改变其短时期内继续坚持革命的根本趋向。

  印共(毛)既具有保持自身生存的能力,也有谋求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其发展前景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该党来说,其主要任务正如马克思所说,努力使自身“发展成为国内的起决定作用的力量,其他一切势力不管愿意与否,都得向它低头。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促使这种力量增长到超出现行统治制度的控制能力,不让这支日益增强的突击队在前哨战中被消灭掉,而是要把它好好地保存到决战的那一天。”12印度政府的镇压手段及其变化,在短时期内依然无法彻底消灭印共(毛)运动,因而将不得不长期受其挑战。对此,彻底解决印共(毛)问题的根本出路,依然在于加快发展,缓和社会矛盾,通过社会变革来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只有通过这种“软抽离”的方式而不是武力镇压的“硬清剿”的方式,才有利于改变印共(毛)继续坚持革命的根本趋向,跳出“剿而不灭”和“越剿越大”的怪圈,也才能从根源上真正杜绝国内类似印共(毛)的问题。

注释:

  [1]韩冰:<印度共产党C毛)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载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第6期。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6页。

  [4][6][10]时宏远:<纳萨尔派武装:印度崛起之碍),载于<南风窗)2010年第13期。

  [5][7]梅新育:<低烈度内战及其贫困和社会矛盾根源),中华论坛网C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2171906/2726/38/50/1-1.html)。

  [8]<平定反政府武装印度为何不用军队围剿?),西陆军事网Chttp://junshi.xilu.com/2010/0618/news_340_90835.html)。

  [9]林承节:<印度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拉吉夫·甘地执政到曼莫汉·辛格政府的建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96页。

  [11]王立新著:<印度绿色革命的政治经济学:发展、停滞和转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8-19页。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1页。 (聂运麟,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吴国富,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