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暑假武汉国企调研社会实践总结

时间: 2014-09-03 05:05:45
栏目: 风华正茂
话题:

作者:萤火虫

为了探寻国企兴衰的原因,深入了解社会,我于2014年暑假去武汉参加了为期四天的国企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由于武昌火车站离我们住宿的地方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加之火车晚点,我们三个同学到的时候已经没有公交和地铁了,只好打出租车过去,花了150元的车费,可想而知,我们应该是被敲诈了一笔吧。到达住处的时候已经接近12:00了,我收拾好行李躺在床上,心里不免有些激动,“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我终于有机会亲身参加社会实践了,可以和国企老工人面对面交谈,以从中了解国企改制前后他们的生活变化了。 最初两天是为后几日的实践做一些必要的准备。第一是同学们之间的互相认识和了解。由于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或者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彼此之间基本不认识,所以第一天大家按小组的顺序进行了自我介绍,每个人都简单介绍了自己并说出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更多的是“了解更多有关国企改制的事情”,说的虽然比较简单但也真实,因为若是对一件事情认识不清楚、了解不够多,我们是很难有准确定位的。相信大家在后几日的实践中多多少少有了些准确的答案了吧。第二是为国企调研做理论准备。因为只有这样在和工人交流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问好问题。7月13号下午负责的同学给我们放映了《小贩夏俊峰》的视频,夏俊峰是一名国企改制下岗工人,下岗之后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先后做过各种临时工,后来为了儿子学习画画迫不得已和妻子作起了小贩,每天也只有百十元的收入,在一次与城管的冲突过程中杀死了两名城管。观影过程中有好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我当时看完后心里就只是感动,并没有想很多,我向来不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但是有几位同学马上对视频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提出了质疑,认为视频可能仅仅是夏俊峰妻子的一面之词,有的同学还联系到了自己之前看到的跟帖。由于视频来自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节目,出于节目录制和制作的需要,难免有夸张和渲染,这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觉得能这样思考问题也挺好的,为了了解事情的真实过程,我们就应该像法官那样同时听取原告和被告的意见。但过分争论这个问题就有些偏离主题和不合时宜了。之后两位负责的同学又引导我们深入思考了一些问题,比如视频中也反映出死去的两名城管的家境并不好,其实小贩和大多数城管都处于社会底层:小贩要起早贪黑,为生计奔波,还要时时警惕着城管的巡查;城管同样处于社会执法的最底层,生活条件也并不优越。这两个命运相似的群体为什么水火不容、矛盾重重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国企改制导致几千万工人下岗,从此他们大多数忍受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贫困,生活失去了保障,国企工人之前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国企改制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于第二天学习了国企改制的相关材料,对国企改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们学习了国企改制的典型案例,梳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国营企业改革历程,还观看了有关企业如何走向破产的电影《暮鼓晨钟》以及描述毛时代工人生产积极性的视频《我爱你中国之与时间赛跑》。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国企改制前后工人生产积极性和物质生活保障的巨大变化以及国企破产时工人的无奈、无助。据材料中描述,国企改制前,工人是工厂的主人,通过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他们以厂为家,生产积极性高涨,有着铁饭碗,一个人的工资可以养活一家人,医疗、住房、子女的教育都有保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无任何后顾之忧,那时候工人想的是怎样建设祖国;而现在呢,老板领导是工厂的主人,工人是在替老板打工,“为他人做嫁衣”,他们已经丧失了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学会了磨洋工和偷懒,全家人的工资也仅够生存和使子女能够接受教育成为劳动后备军,医疗、教育和住房这三座大山压得他们透不过气来,生活毫无保障,现在工人想的是如何找工作养家糊口,什么“保家卫国”都已被束之高阁。还有就是当时工人在面临国企破时,为什么会那般心情沮丧、无奈无助呢?我想若是现在的工人怕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当时工人是把工厂当做自己的家一样,如果自己的家受到破坏而自己却无力挽救必然会导致沮丧,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国企改制之初工人还以为自己有当家作主的权利,当反抗无效的事实向他们证明这种权利已不复存在时,他们疑惑不解,悲观无奈。还有就是材料向我们澄清了大锅饭是否养懒汉的问题,当时的确有个别人偷懒,但只占很少一部分,这个命题错在以偏概全,以个别人来污蔑整个工人阶级。就像我们看待一个事物一样,不能看它有什么,重要的是看绝大多数是什么样子的,当时绝大多数工人一心只想把国家建设好,生产热情高涨,自愿加班加点,由此可见“大锅饭养懒汉”这个论断也是站不住脚的。国企改制前后工人生产积极性以及物质生活保障的变化果真如材料中所说吗?出入究竟大不大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开始了第三天的“实战”。 第三天,我们把总人数重新分配成五个小组,分别调研武船、武锅、武钢、一冶及拆迁户,之后各小组长就带着本组成员直奔目的地去了。我们组负责调研武钢的老工人,为了了解一下武钢的发展历史,我们首先参观了武钢历史博物馆,之后大家便一起寻找武钢老工人的居住区。在路上,给力的队友一直哼唱着《我们走在大路上》《华沙工人之歌》等歌曲。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一所武钢居民小区的健身处,那里有几位老工人在聊天。负责的同学之前也告诉过我们不要一组人都围着一名老工人,所以我们随机分成了三组,分别和老人进行交谈。我首先问的一名老人并不是武钢的老工人,是一个附近镇上的农民,我顺便问了一下他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看法,觉得大家一起干好还是分田单干好?他觉得各有好处,他觉得分田单干后懒人便不能再偷懒了,但同时他又对分田单干表示担心,因为大家一起干时,每个人只负责一道种田的工序,使很多人对种田的整个过程并不熟悉,加之没有足够的农具,所以刚分开时还是面临着很大问题的。此外我也有听家里人说过,分田单干后,原来一些大型的拖拉机就没法投入使用了,许多水利设施也多年失修,我们不能否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短期内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利益,但是这种好处能维持多久呢?之后我和一个同学和一位武钢老工人聊起来。我们主要询问了国企改制前的工资、住房、医疗、子女的教育以及大锅饭是否养懒汉的问题。据这个老工人描述,国企改制之前,他是一名搬运工,一天工作12个小时(早7:00到晚7:00),工作量也特别大,用他的话说“一天能搞一火车皮的煤”,他刚开始做学徒的时候工资是每月18块,足够养活三口人;在医疗方面,武钢医院是为武钢工人而建,干部看病免费,普工需要支付20%,工人及干部家属都要支付50%,若转院需要开证明,但外人看病几乎自付费;干群关系方面:干部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工人并不害怕干部,不论干部在否都一样干活;当问到大锅饭是否养懒汉的问题时,这位老工人告诉我们当时工人生产积极性很高,很少有人偷懒,偷懒的人大家都会瞧不起,而且会被调动工作,但一般不会开除,当时干部没有开除工人的权利。在住房方面,据另一位钳工师傅回忆,国企改制前是福利分房,改制后他于2000年支付了一万元的房费;当问及改制前工人生产积极性高时,这位钳工师傅简简单单说了一句“当时是毛泽东时代,氛围好”,由此可见这些老工人对毛时代的怀念;最后这位钳工师傅国企破产并不是因为公有制导致工人生产积极性低,国企效率低下,而是因为干部腐化,想从中捞取好处,开始时工人普遍反对,但由于没有组织起来,收效甚微,到后来有意见也不敢提了,也不反抗了。到11:30左右的时候,考虑到这些老工人要回家吃午饭,我们就和他们告别离开了。 吃过午饭后,我们又开始寻找其他武钢老工人的居住区,由于对武汉不熟,我们摸索着走了好久才来到一条分布着老工人居住区的红钢街上,不一会我们就找到了一所武钢党政干部居住区,一进门就看见两位70岁左右的老干部,我们上前与他们聊起来,据他们反映:改制前对干部的审查十分严格,要分析阶级成分和群众态度,而现在只要靠关系、塞钱就可以当官了;以前干部要经常学习政治和技术,参加劳动,而现在的干部就知道捞钱;医疗方面,改制前医疗费用全免,而现在70岁以上支付15%,60到70岁自己支付20%;以前当干部和工人的待遇差不多,并没有多少好处,能成为一名工人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由此可见,当时工人的地位确实比较高。后来遇到的一名清瘦的老工人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并不是因为他告诉我多少有关国企改制的事情,而是他那种怀疑失望的态度令我心情沉重。当我刚开始追上去问他的时候,他显然有些怀疑和不信任,后来我又问他国企改制前的工人生活状况时,他也只说了一句半句,而念叨最多的是“你们问这个干什么,知道了又有什么用”。我不禁问自己“是啊,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光是知道是没有用的,关键是知道了这些之后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还通过武钢老干部接触到了原福利分房面临拆迁的老工人们。青山区在没有土地批条的情况下进行拆迁,老工人们普遍要缴纳20万元左右才能搬到面积小得多的新房子里,20万,对于退休工资只有每月2000左右的老工人们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他们对生活几近绝望,真是要落到晚年流落街头的处境啊!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我们便坐车回到了住处,先是各小组组内讨论总结,然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总结,由于大家在实践中受触动比较大,了解了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东西,讨论很激烈,一直到了很晚才搞完,虽然大家脸上都有些许疲惫,但我想更多的将是忙碌和充实。 第四天我们按计划去拜访了一位老前辈,老前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下面几点:1、并不是公有制使国企效率低下,而是下面几个原因:断奶(政府拒绝给国企供应原材料);干部群体的腐败;国企整个管理体系的混乱 2、国企改制前后武钢的经营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为了国家钢铁产业的建设,而现在是为了利润最大化,以盈利为最终目的 3、对于农村土地征收问题,地方政府和土地开发商合作,低价回收,高价卖出,开始的时候农民反抗但没有团结起来,上面想抓谁就抓谁,后来农民经过多次斗争积累了经验,组织起来了,一个被抓,四五十个人就去抢人,这样上面就不能再随便乱抓人了,由此可见团结起来和组织起来的重要性。最后古老师对我们青年学生提出了两点殷切希望: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要我们多听听左派的声音 2、找机会多和农民工人交流,了解他们的心声。 紧张但充实的四天就这样接近尾声了。在短短几天里,大家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清晨我们迎着朝阳大声朗读诗词、歌唱《切格瓦拉》等红色革命歌曲。白天大家就进行学习,积极讨论进行思想的交锋,晚上一般是观影后浅谈观后感,然后进行一天的学习总结。外出实践那天,我们小组某同学的导航出了问题,毫无方向感的我们边问边走,可是那相似的建筑物实在搞得人眼花缭乱,我们硬是绕了一大圈回到原点,但大家没有丝毫抱怨之心,还是聊得不亦乐乎,交流着彼此的感受,后来又找了大半天公交点,错过了车又坐过了站,一路上嬉笑打闹,很是欢乐,也算是一段难忘的回忆了。这几天能够这样与大家轻松愉快地相处,不掺杂任何杂质,我真的很开心,这也是我一直向往的。 通过这次实践,我收获了很多。第一,坚定了人民立场。生活在农村,作为农民工的子女,并不等于了解社会现实和底层人民的生活,若我们对身边的事情都了解得不多,那么我们对外面的世界更是知之甚少,我们待在象牙塔里太久了,有些东西只有亲身经历之后才有真切的感受罢,当我们亲眼看到质朴的老工人的那种无奈失望的神情,我们难道还能无动于衷吗?现实最能说服人,而如今的现实就是:工人作为财富的创造者,迫于生计替老板打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拖欠工资的事情屡见不鲜,他们忍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贫困,甚至遭受非人的待遇;而那些企业的老板却像寄生虫一样拿着工人的血汗钱过着极尽奢侈纵欲的生活。我们青年学生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人做斗争;第二,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电影《暮鼓晨钟》中章明说的一句话“能拯救我们工人的只有我们自己”,不禁联想到《国际歌》也唱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这是最后的胜利,团结起来到明天”。前几日同学推荐我看了一部电影《熔炉》,要是在以前,我准会为男主角的正义没有战胜邪恶而悲伤愤慨,而现在转念一想,用个人的正义和良心去对抗某个社会阶层的腐败和邪恶显然是不能成功的(大家从很小就知道一支筷子很容易折断而10支筷子很难折断的问题),纵然有成效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那样也不能称之为成功罢。所以我们能做的是让所有受压迫剥削的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第三,面对现实,忠于理想。我很大程度上是一名理想主义者罢,喜爱这个世界中所有美好的事物,向往一个大多数人都幸福的理想社会。也许这是这种对美好的向往,会让我对世间的压迫和不平等产生憎恨,让我学会面对现实,做一个坚定的行动者,我一定会牢记心中的理想,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