懵懂的青春,芜杂的思想——我是如何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上)

时间: 2014-09-10 17:21:19
栏目: 风华正茂
话题:

作者:方中       来源:作者博客

编者按:作者通过剖析自己在进入社团前后的思想状况与转变,讲述了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作者在理论中寻求真理,在实践中认清世界,审视人生价值之所在。他的转变,值得我们思考。 站在大一生活的终点,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如此奇妙,看看自己的变化,何其巨大!一年前的自己,尚未进入社团,也没机会接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那时的自己,也在思考着改造中国的方法,却没找到正确的道路,也在汲取着各种思潮的营养,却没发现科学的理论。那时的自己,各种主流的左的右的思想都有,相信社会主义,支持改革开放,幻想美式民主,主张教育救国,宣扬孔孟之道。这些思想,与我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学校教育、所读书籍有密切的联系。 我出生在农村家庭,父亲非常朴实,在镇上最大的企业造纸厂上班,母亲勤劳善良,操持家务,在叔叔家的砖瓦窑干过活,也干过建筑.父母也很疼爱我,因此我从小没吃过苦,甚至很少下田干活。所以我的性格软弱、顺从,但是因为身体弱老是被欺负,对同龄人来讲我又极度好强。 爷爷的叔叔年轻时在外边读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回村里开展地下工作、发展党员,因汉奸出卖被抓,家里倾家荡产并借了大量的债将他救了出来,之后他去参军了。爷爷做过生产小队的队长,那时我们队是公社里最好的队,公社每年要在我们队开两次种粮现场会。他们说我们队的成绩来自于爷爷的拼命,每年放水时,爷爷三天三夜不睡,看着所有的地浇完。公社奖给爷爷的自行车什么的,爷爷从来都是让给队里其他的劳动模范。当时,我认为这是爷爷个人的奉献精神,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时代的品格。爷爷也常常说毛泽东时代人的道德多么好,虽然生活苦点。爷爷最大的遗憾便是没能入党,他希望哥哥、姐姐和我都能入党。我们家的这段光荣历史,使我从小就崇敬党,希望加入党。当然,那时还不知道党已不是那个党。 我从小喜欢古文,特别喜欢《论语》和《孟子》,也因此信奉儒家,后来读了《道德经》,被那玄妙的哲思所折服。我深信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治疗人心与世界弊病的良药。他告诉我们怎么做一个君子,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国家关系,怎么变革社会。我一听说胡的“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提法,就相信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必能实现这两者。现在看来,尽管那时候意识到了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但显然极大地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性与落后性,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 初一(六年级),在语文老师教育下,我意识到男子汉要坚强,一改过去的那种犹豫懦弱、凡事都再依赖父母的思想,初一开始,到大一,我一直担任班长,也做过学生会副主席,在做学生干部的经历中,我始终在思考学生干部是干嘛的,最终意识到了学生干部就是要为同学们服务的。可是,要做到为同学们服务,不仅要改造自己的思想、作风与工作方式,还要面对老师、学校的各种压力,处理好服务同学与管理同学(实质上是打压学生的反抗性)的矛盾。 中学时代,我所接受的思想主要的是主流或者说教育所倡导、灌输的思想。我认识到了中国在经济上是资本主义的(不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多么好听),同时认为这条道路是正确的,因为中国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直接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要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大力发展生产力。只要政治上还是社会主义,将来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现在知道了,这是在哲学观上犯了唯生产力论的错误。因此也认为中国未来的道路是继续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必须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主导地位),政治上向美国学习,逐步扩大民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历史特别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否定,认为大跃进饿死了三千万,文革是十年动乱,邓小平是拯救中国人民的大英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价值学说、国家的阶级性、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性等我都是认同的。在人性观上,接受性恶论。对于如何改造社会,我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一条路,坚信政府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中学时代看了许多书,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有《百年哈佛,人生哲学》、《性格决定你的命运》,张鸣的《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前两本书教导我学会宽容、忍受,少去抱怨社会,再加上高三班主任的影响,极大地消磨了我的反抗精神,凡事都去调和。张鸣的这本书看似有独立思想,实则站在资产阶级,主要是帝国主义和买办立场上评价五四运动。当时觉得作者思想独到,五四青年们过激行为违反法律,扰乱社会秩序。这让我对所谓“西方民主”产生兴趣,并希望在中国实现之。 这就是我在进入大学之前混乱的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逐步地改造自己的无产阶级立场,不断地相信、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在加入社团之后开始的,是在一加入社团之后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