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民主的虚假承诺

时间: 2014-09-25 15:26:23
栏目: 理论学习
话题:

卡亭卡•巴利斯奇

自互联网诞生之日起就有人提出质疑。在政府机构利用互联网进行监控被曝光后,质疑声更是四起。2月11日,美国《评论汇编》刊发安联集团政治关系主任卡亭卡•巴利斯奇(KatinkaBarysch)的文章《数字民主的虚假承诺》,论述互联网对政治和民主的影响。 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是一股向善的力量。通过它,我们可以购物,联系老同学,找到新开的寿司店;通过它,我们可以让被剥夺公民权的人发出声音,从而获得更多的政治力量;通过它,我们能够帮助活动家动员支持者;通过它,我们还能够公布官员腐败或警察暴力行为的证据。 尽管如此,对互联网的质疑声也一直存在。互联网对政治的影响是异常模糊的。除非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如现实生活那样行使规则和权利,否则这一点就不可能改变。 早 期,很多人梦想着依靠互联网传播民主。然而,这一点并没有实现。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上只有4%的人在使用互联网。如今这一比例是40%。但被民主观 察机构“自由之家”归类为“不自由”或“部分自由”的国家的这一比例在同期内并未发生多大变化。在网络和社会阶层之间的战争中,更常获胜的是社会阶层。 一个原因是政府已经变得和社会活动家一样利用互联网和现代通信技术了。专制政府利用它追踪抗议者和反对派领袖,正如我们最近在乌克兰所见到的,他们雇佣大量人员审查并篡改网络话语。一些人甚至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政治减压阀,有助于独裁者掌权。 然而,即便是最强大的独裁者也无法完全控制网络上的政治活动。擅长于技术的年轻人总是能设法绕过官方的审查。但在互联网上,活动家并不一定能够赢得权利。 由 互联网推动的运动只有在现实中能够引发传统的政治运动时——如街头抗议或建立政党等——才能形成持续影响。传统的政治运动需要领袖,而这往往是网络活动家 所排斥的,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运动为纯草根运动。大部分由互联网推动的骚乱由于缺少可行的战略和明确的方向,很快就消散了。 就与暴政的斗争而言,互联网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给力。尽管数字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评论机会,但它们鼓励人们只接受符合既有观念的信息和评论。传统媒体呈现给读者的是经过平衡处理后的报道,数字媒体则可能助长政治的两极分化。 与此同时,年轻人可能认为发几条微博和博客就算行使了他们的公民责任。他们不再参与政党、工会和其他利益集团。德国的政党成员平均年龄超过50岁。在英 国,60多岁的退休者更有可能是工会成员,而不到30岁的工人则不是。没有公民社会组织,政治将变得更加支离破碎,丧失凝聚力。 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丑闻的曝光将加快对互联网政治影响力更加现实的评估。这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去思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方法。 自由永远不是绝对的,不管在线上还是在线下。人权,不仅仅是个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必须得到尊重。由于没有个人和政府为整个互联网制定规则,因此任何网络 行 为规范都来自草根——也因此必然是极不完美的。但也许美国国安局帮助我们开启了讨论:尽管我们可能不知道想要什么规则,但至少我们已经知道了所不想要的规 则。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67期,摘自2014年2月27日《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