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战亚投行

时间: 2015-03-19 07:02:10
栏目: 时事评论
话题: 帝国主义
来源:北大马会微信 2014年中国GDP增速为7.4%,2015年甚至连7%的增幅都难以维持,PMI指数已经长时间挣扎于50(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50为荣枯分水线, 当PMI>50时,说明经济在发展,<50时,说明经济在衰退。),东南沿海原本制造业的繁荣已经各种跑路,经济增速下滑、出口贸易乏力、劳工矛盾升级,迫使中国必须要迅速输出资本、转移矛盾,以扩大需求维持增长,而亚投行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金中夏、林毅夫都曾提出过中国应该效仿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以资本输出形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崛起中的大国与现存大国的矛盾却令该计划举步维艰,美国对澳、韩、印尼加入亚投行的阻挠,还有美国TPP不愿为中国降低门槛的限制。而近日英、法、德、意相继同意加入亚投行,似乎又宣示了美国围堵计划的破产,似乎也昭示了:中国原本韬光养晦的外交已经被抛之脑后,国内的压力已经使得中国不得不在对外政策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在经济上采取更为猛烈的“资本”扩张,中美的斗争是帝国主义扩张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新老帝国之间的冲突一般都逃不出战争的宿命,百年前一二战的硝烟似乎还历历在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美的经济似乎再也难以割离,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于是就在这看似平静的贸易往来中,中美帝国之间的斗争将会重新决定未来的国际秩序。   美帝对中国资本扩张的阻挠 随着80年代的全球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融入了资本主义体系,2001年加入WTO拉开了中国融入世界金融体系的序幕。然而当中国利益在美国主导的金融体制下已经不能最大化,国内的劳工问题、贫富差距、环境问题日益显现,转移矛盾、输出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中国一直主张在外交上韬光养晦,之前也力求在美元体系下寻求和解,但是无论是WTO还是日本的亚开行都不予理睬,认为中国应当转型升级,适应高门槛的体系。即使是在中国建立了亚洲投资银行后,美国也对期望加入的澳、印、韩等国威逼利诱。第一批宣布加入的21个国家中,除中国、印度外基本上都是体量不大的国家,可见美国对中国金融封锁之用心。 一年前,习近平在访问东南亚期间提出了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署了《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政府间框架备忘录》(AIIB,简称亚投行)。但在10月24日备忘录的签署现场,亚太地区的四个主要经济体日本、韩国、印尼和澳大利亚的缺席引发了外界关注。 近期,印尼宣布加入亚投行。韩国财长崔炅焕也在北京表示,韩国需要更多时间敲定一些规则的细节,“韩国没有理由不加入AIIB”。澳大利亚前总理鲍勃·霍克近日也表态,认为不加入AIIB是一个愚蠢的决定。然而这愚蠢的决定是亚投行成立背后微妙的地缘政治关系。 据《澳大利亚财经观察》报道,美国国务卿克里10月20日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参加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的就职典礼时,直截了当地对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伯特表达了对AIIB的态度,他认为AIIB性质模糊不清并缺乏透明,不符合与世行和亚开行同级别的环保和人权标准。报道称,克里以私人身份要求澳大利亚总理“远离” AIIB。 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中国的崛起会危及它在亚洲的控制力,“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场篮球赛,美国想要控制比赛时长、赛场大小和篮筐高度等所有的事,以符合它自己的利益。”前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对英国《金融时报》说。 然而美国的防线目前也在逐渐崩溃。澳大利亚前总理保罗·基廷认为现在全球经济重心正在转移到亚太地区,“1947年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约多边关系已经终结了,像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样,越早加入话语权越大,与中国人打交道的经验也表明,加入比排斥更有可能影响中国”。从他的话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已经对美国这一现存大国构成了威胁。   另起炉灶,输出资本 多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由欧美国家主导。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最高领导人实行“世袭制”,世行行长由其最大股东美国提名;IMF总裁一职六十多年来由欧洲人担任。不管怎么改革,都不会影响到美国的一票否决权。而在亚洲,则有亚洲开发银行(下称亚开行),是日本作为经济大国崛起时携手美国发起成立的。 自1966年设立以来,亚开行行长已连续9届由来自日本大藏省、财务省以及日本银行业的高官担任。中国也希望通过增资获得更多亚洲开发银行的投票权,但亚开行在2014年5月的年会上搁置了相关议案。 中国政府一直在为3.9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寻找更好的投资渠道,中国愿意多掏钱,为此曾谋求在世界银行和IMF中更大的份额和话语权,但由于美帝的种种阻挠,为解决国内资本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只好另起炉灶,相继成立了金砖银行、上合组织和亚投行,企图在美帝的体制之外,挑战霸权。 亚投行的另一“任务”是将国内庞大的制造业过剩产能进行境外转移,实现规划中“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然而在亚太地区已经存在很多自贸组织: 有东盟十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中国也在积极推动亚太自贸区FTAAP。但几个主导国都有各自的目标,美国在推重返亚太地区的“再平衡战略”,日本想要维持经济大国的地位,中国则从韬光养晦转向积极参与主导地区事务。这使得相关谈判变得艰难,经常会涉及经济主权让渡和政治敏感问题。  比如中国正在谋求加入TPP,但美国等不愿降低标准接纳中国。张力军回忆说,去年的巴厘岛APEC会议晚宴上,他问美国国务卿克里TPP是否要封锁中国,克里表示不想封锁中国,张力军又问,“那你建议中国怎么办?”克里回答,“你们要合规(match the level)。”  实际上,中国目前很难达到TPP的要求,比如零关税产品比例达到95%,大幅限制国有企业等。  围堵之下,中国选择了“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对主权让渡程度相对较小的突破口,作为解决国内过剩产能、资本输出的突破口。   中国的马歇尔计划 金中夏、林毅夫都曾提出过中国应该效仿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以资本输出形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而亚洲投资银行便是中国资本扩张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备忘录,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此前中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最终出资比例不一定非要达到50%,如果参与的国家较多,中国出资比例可以相应降低。但按照经济权重计算,中国仍将持有最大股份。可以说中国在亚投行占有绝对的主导权,与亚开行中的日本、世界银行中的美国地位无异。 亚投行的直接挑战对象是已有48年历史的亚洲开发银行,因为亚开行过去和现在的主要业务仍是基础设施建设。其英文名简称“ADB”,曾被开玩笑地称为“亚洲的坝与桥”(Asian Dams and Bridges)。 “亚开行”是由日本主导的亚洲银行,亚开行直接参与项目招标、采购、合同授予和建设活动的监督;项目筛选上,亚开行只选择与自己认可的政府合作。 与之相比,中国的银行贷款条件更宽松,且以需求为基础。在非洲的刚果和安哥拉等国,中国通过提供基础设施贷款获得了大量的合同,然而也正是因为门槛的降低,亚投行环境保护、劳工人权的问题也愈加严重。另外,相比于IMF、世界银行和亚开行,亚投行虽然门槛更低,但是利率却更高。不过对于中国而言,也算是完成了污染国际化、罢工国外化的阶段性目标。   英法德意的多方下注 在这个世界上,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本世纪上半叶虽是多个大国博弈,但中美无疑是最重要的两极,未来的领导大国最可能从这两个国家产生。美国是守成的领导者,中国是潜在的领导者。有上述文化底蕴的英国人,政治上极其老奸巨猾,故此时和中国靠近,某种程度上就是要多面下注。也就是说,未来不管谁是领导者,英国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以色列积极和中国发展关系的原因。 英国是欧洲国家中最早发行人民币主权债务的国家和最早签订人民币清算和结算协议的国家。英国人加入亚投行,进可以与中国等国深入合作关系,退可作为美国拆解美国以外体系的先锋官。 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一场从发达国家内部蔓延而出的危机。过去,这种危机是可以通过强权转嫁给新兴国家。但是,如今美国的霸权已不复当年,故从西方彻底将危机转嫁已不可能,这正是世界秩序大重组的内因。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最终是要连通欧亚大陆,特别是在当前高铁和重载铁路技术日新月异的情况下,陆权正在回归。可以预见,不就的将来欧亚大陆将会由高铁网和重载铁路网连接。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利益空间有多大。西欧国家中,包括德、法等都有兴趣,英国自然也有兴趣。 亚投行是什么?是中国主导的投资体系,中国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套东西只要展开操作,极大概率将是一个成功的体系,是除了世界银行之外的又一个地区性经济游戏规则的主导体系。身为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为何良心发现,到亚洲来为贫穷落后的小国们搞基础设施建设?英国自然是用心良苦,早一点参与这种几乎必然成功的体系,就意味着英国可以在这一体系中分享帝国扩张的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