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冲 来源:进步青年网
——《益友社十二年》读书笔记
宣传工作
1938年益友社成立之初就出版了第一个社刊《鼓手》,后改名《益友》,每半月一期,主要内容是社内学术座谈会、演讲会的记录和社内各种活动的具体报道,还有对一些工商界上层人士、社的名誉理事的访问记等等。
1939年,随着社的活动扩张,社刊改为月刊,以发扬社的宗旨、讲究职业修养、研究时事、普及文化知识为编辑方针,以适应店员求知识、争进步的需要。1940年社刊向租界当局登记,公开向社会发行。
1941年12月之后的沦陷期,《益友月刊》被迫停刊,1943年改由图书馆在社内部出版壁报《灯》,采取文艺形式,反映店员生活、学习和修养,介绍进步书刊,深受欢迎。1946年益友社的刊物迅速恢复,每月一期出版《益友汇报》,每期发行3000份,征募运动时最高发行7000份。1947年,为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连续创办《剪辑》、《生活》和《益友每日》三种壁报,内容分别是政治时事、店员现实生活(带文艺性)和社内各项活动报道。除了全社性的出版物外,各部门还出版自己的壁报和油印刊物,如图书馆的壁报《益友图书》,补校同学会的《夏光》油印刊物,女友部剪辑的《女友》,衣着业干事会编印的《衣讯》,酱业干事会的《酱讯》,等等这些构成了整个益友社的广泛宣传阵地。
与出版工作相结合,还曾先后举办过各种时事座谈会和讲座,以及文艺、美术(办时事漫画展览会)、新闻等学习创作活动。抗战胜利后曾邀请郭沫若、茅盾、陶行知、许广平等知名学者和作家作报告,还举办“职业青年修养讲座”和“工商经济讲座”。
社内有学术部,专门成立文艺研究股,分社诗歌、散文、小说、新闻等写作班。以及速记班,孤岛时期举办的“新闻学研究班”和抗战胜利后举办的“新闻学写作班”都曾组织过“益友通讯社”,把社内各部门和各行业干事会从事写作编辑的积极分子组织起来,成为《益友汇报》和《益友每日》的通讯员或记者。
十二年来,来益友社的宣传工作主要围绕4个主题来进行:
- 大力推进社务活动。工作明确的指向就是广泛宣传社的宗旨,吸引广大店员参加社的各项活动,发展社的组织。由于社的场地狭小,到社里参加活动的社友终究是少数,因此运用各种报刊文字来宣传社的性质、任务和各项活动,作为联系社友、扩大社影响的重要方法之一。如用《医疗心灵的药库》为题,发表图书馆的采访记;以《为服务贫病而努力,提孱弱的人们谋幸福》为题,发表诊疗所的采访记;以《提倡正当娱乐,调剂业余生活》为题,介绍康乐部,等等。
- 广泛反映店员的生活和愿望。由于店员在政治、经济上受到迫害和剥削,社的报刊在报到社务活动的同时,也注意对群众进行政治教育,配合职工运动和店员的斗争。特别着重于暴露反动统治下店员的苦难生活,反映群众的不满,激励大家为改善生存条件而斗争。如《益友汇报》上刊登的《新药业同仁的苦经》的报到,配上题为《心酸》的漫画,控诉“一个药房职工,天天在为别人买药,而自己却失去了健康和保障”,“职业不过是美丽的装饰品”。旧上海的店规严,店员交友少,业余生活十分枯燥,而社会上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又十分严重,对店员起着极大的腐蚀作用,有些人经不起诱惑走上了腐化堕落的道路,更多的青年处于苦闷彷徨之中,于是益友社刊则突出宣传团体生活,提倡走进步的道路,发文《烘炉》,以两个店员作为对比,一个沦为社会渣滓,一个勇敢地向恶势力进行抗争。
- 不断进行时事宣传教育。如1947年请孙晓村主讲《中国经济大势》,他提到“愈来愈重的危机”、“总崩溃到底有没有到来”、“最大的把戏是通货膨胀”、“跌落了十倍的购买力”等等问题,切中时弊,揭露反动统治,使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当时经济危机的来龙去脉及其产生根源,效果显著。
- 积极迎接上海解放。临解放前,各行业干事会将各自的刊物改成快报的形式,及时向店员宣传形势和党的政策,号召积极投入战斗。开展以《我在一九四九年的新希望》和《我对于本行业的意见和今后改进的希望》为题的征文活动,鼓舞大家的信心。医药业干事会出版的《医药联》从月刊改为旬刊,明确提出“组织起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为彻底改善自身的生活,发展人民大众的医药事业而服务”。解放军进城后,组织宣传大队上街散发快报,开展演讲和演出活动,宣传《约法三章》和党的城市政策。
在持续了十二年的出版工作和宣传活动中,先后有一百余名社友直接参加了报刊编辑、发行和各种学术宣传工作,他们大多是二十多岁的职业青年,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写稿、编辑、跑印刷所、组织学术活动上。
文体活动
益友社文体活动的主要内容有:音乐方面开展歌咏、口琴、国乐、粤乐等活动,戏剧方面有话剧、平剧、越剧、粤剧等,体育方面开展小足球、篮球、乒乓、游泳、国术、举重、旅行、弈棋等活动。内容多样,深受社友欢迎。
歌咏活动的宗旨是:“歌咏在今天依然有它伟大的使命。我们将以内容纯正(进步)的歌咏,来肃清那些过去敌伪文化侵略下。通过电影和广播散步有毒素的歌;更进一步,歌咏将为我们祖国,召唤每一个中华儿女去踏上艰苦而又不短的建国长途。”1946年歌咏队的队员自己出钱出版了《益友歌丛》月刊,介绍歌曲,特别是民主歌曲,在当时勇敢而巧妙地介绍了许多苏联民歌和中国民歌(实际上就是解放区的歌曲)。
抗战胜利后成立舞蹈班,排练了很多进步舞蹈和健康的少数民族舞蹈,还秘密学习了有的同志从西南带来的秧歌舞。舞蹈组经常演出的有《茶馆小调》和《都市风光》等,《茶馆小调》从西南传来,以茶馆里张贴的“莫谈国事”的标语为题材,反映国民党政治上的不民主。由于进步舞蹈的政治性比较明显,对群众影响很大,也就遭到反动当局的特别“关照”,于是能够把一场演出进行完,就是一场斗争的胜利,经常要和敌人周旋。
话剧组1938年就成立了。当时提出“人人有戏演,人人有工作做”,争取每周演出一次,除了演出现成的剧本外,还自编自导自演了许多独幕剧,比如《青年作家》是演出较多的一个小戏,它描写一个青年知识分子,想以写作为生,但在当时的社会里,无名作家的作品没有地方发表,妻子产后生病他请不起医生,也付不起房租,房东来讨租,就硬着心肠卖掉了刚生下一个月的孩子,贫病交加的女主人也就奄奄一息了……这部戏场场都会赚足观众的眼泪,教育意义非常大。同样,从事业余话剧活动的社友是很辛苦的,也要花费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
平剧(京剧)在当时的影响也比较广泛,由于平剧的旧剧本大多封建意识浓厚,出现了一些改良平剧,如改编的《陆文龙》写誓死抵抗金兵侵略,含蓄批评依附日寇的汉奸,唱到“听此言不由我怒满胸膛,自古道杀父母这冤仇不共戴天,怒冲冲拔宝剑后帐来闯”的台词是时,台上台下群情激奋,台下连声叫好;滑稽平剧《投军别窑》将原有台词改为揭露国民党抽派壮丁、打内战、物件飞涨、民不聊生的腐败政治,演出时引得观众哄堂大笑。
女友之家——女友部
顾名思义,女友部是为了更好地团结女社友而建立的。在女友室里,每晚都会有许多女社友聚集在一起,或谈心,或讨论具体问题,或对阵打乒乓球,氛围甚好!
初期,女社友大多是大企业单位的职员,如百货公司的志愿、护士、店员等,后期由于大企业大都建立了自己的职工组织,很多女社友都是来自小商店的女店员,还有些是工厂女工和小学教师。在旧社会,女性受到的歧视和压迫比男性更深一层,在政治上迫切想寻求出路。
女友部最开始成立女友读书会,后来又发动举办女友座谈会,针对当时职业妇女中普遍存在的苦闷,学习时事和有关知识,进行政治思想上的革命教育。每星期都会有女友干事会的骨干组织大家就妇女的职业、婚姻、家庭以及“三八”妇女节的由来等切身问题进行座谈讨论,并结合具体女友部出版的刊物《女友》上的文章来谈,促使女社友们以
阶级观点来进行分析。
女社友还被广泛地发动参加各种文娱活动,有时还举办女社友联欢会,演出女社友自编、自导、自演的喜剧、活报、舞蹈等。比如社的诊疗所产科开幕时,演出益友社收育劳动妇女弃儿的娃娃剧,还演出过反对封建买卖婚姻的《几个时代的结婚》的话剧、宣传正确选择恋爱对象的《向民主小姐求婚》的话剧,以及介绍社的各项活动和模拟负责人形象的活报剧《喜相逢》等等。
在团结教育女社友的过程中,发现有很多人是编织、缝纫和刺绣的能手,于是就发动她们成立缝纫编织组,主要承接为单身男社友制衣的委托,收费比外面便宜,既为经济收入不多的店员减少衣着费用的负担,又给生活困难的女社友增加了些收入,还在活动的基础上增进了彼此的阶级友谊和感情,受到大家的欢迎。
为了支援新四军,女社友们还在社内专门举办了义卖活动,动员全体女社友捐献物品,或是自己动手制作各种手工艺品,提供义卖。抗战胜利后,还组织女社友参加了1946年的“三八”妇女节游行和揭穿国民党反动派假民主的“国大女代表”的选举活动,等等。
历经女友部(妇女委员会、女友干事会)十二年的团结教育和实践锻炼,女社友们觉悟都有所提高,不少人成长为民族和妇女解放的坚强战士!
诊疗室等
益友社成立之初,就有少数医药行业的社友每天晚上和周日为社友和有些厂店职工做免费注射预防针和接种牛痘等服务工作。1938年就成立了服务部,开设了诊疗室,为社友举办健康检查。十多年来,不完全统计,益友社诊疗所共诊治社友和非社友9万9千余次,产科从1945年到1947年为140名妇女接了生。当时上海的公私医院和诊所不少,但是“医院大门八字开,有病无钱莫进来”,广大店员连养家糊口都有困难,更遑论看病了。而益友社的诊疗所日夜为群众服务,并且收费比外面低很多,对特别贫困者还实行免费治疗,这点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诊疗所的大部分医护人员是党外的积极分子,他们在地下党同志的影响下,通过救死扶伤这种直接的社会实践,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培养了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提高了政治觉悟,有些还奔赴解放区从事医护工作。
益友社的福利事业,除了诊疗所、托儿所有较大影响外,还有默默为社友的日常生活服务的“服务部”和理发室。益友社成立初期就建立了消费合作股,社友在此购物可以享受折扣。社里还设有理发室,理发比外面便宜一半,理发室一直座无虚席,在这里有很多群众相互接触的机会。
党在益友社的工作
益友社中党的工作,按照长期荫蔽、积蓄力量的方针,坚持公开工作和秘密工作既严格区分、又适当配合的原则。为了坚持“合法化”、“社会化”、“事业化”,益友社对社会上的政治运动,如为新四军募捐寒衣、抗议昆明“一二·一”惨案、抵制美货等运动,一般是发动社友以各业职工的个人名义去参见;对行业里的经济斗争,益友社也不以团体的名义去干预,以保持社团的合法地位。
益友社筹建时有一个党的支部,有3个成员,随着益友社人数的增多才成立了党团和下面的总支,党团全面掌握社的各项社务活动,支部则建在具体的活动部门(如剧团、图书馆、补校等),侧重联系、教育群众的工作。
除开一部分比较适合搞公开活动的党员外,绝大多数党员的工作重心放在行业中,他们为了本行业群众工作的需要而加入益友社,并通过此来扩大与本行业群众的联系,有条件时再成立本行业自己的群众组织。益友社设有社友部(组织部),按行业建立社友联络干事会以配合行业工作的开展。
党对于党员的要求是
到群众中去,广交朋友,一切工作靠发动群众来做。党内生活也充满活力:学习文件,认清形势,了解群众和积极分子的思想情绪,研究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党员和干部的工作虽然辛苦,但信心越来越高,局面很快打开。党内曾一度存在看不起中间落后群众,认为搞文娱活动“不过瘾”的那种情绪,逐步有所改变,党内和非党的积极分子都要学会在任何的群众活动中贯彻爱国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方向。益友社培养了很多干部积极分子参加新四军。
党还准备着二、三线党员和骨干力量,随时准备在第一线工作的同志有必要撤退或者转移时,接替他们的工作,以保证党的工作的持续性。益友社十二年中虽然长期处于恶劣环境,但组织上始终没有遭到敌人破坏,党的工作坚持是关键[1]。
根据店员群众的特点(职业分散、劳动时间长、文化程度低、行动上受到许多封建性的行规、店规的束缚等等),益友社在工作中逐步摸索了几点经验:
- 不局限于分散的一店一户而以行业为基础来开展活动,有时就在某个街区范围内,把几个行业的群众组织起来,使群众活动更为公开化、社会化。
- 利用社会习惯,以举办公益事业的形式,开展业余教育、医疗服务、生活服务等工作。这些活动也比较易于争取到社会上层人士的同情和赞助。
- 活动的形式要短小精干,注意群众性和多样性,例如话剧活动要多演短剧、独幕剧,文娱活动中把重点放在歌咏、乒乓、图书、出版方面。这些活动不需要很多场地和经费,可以因陋就简地搞起来,又适合店员业余时间较少的情况。
- 党员要做到群众化、职业化和社会化,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发掘积极分子,进行抗日救国教育(包括个别谈心和利用公开出版物,如《西行漫记》、《论持久战等》)宣传共产党的主张。
随着当时群众运动发展,益友社的骨干力量便迅速显得很薄弱,需要积极地挖掘积极分子,并使他们逐步成为骨干。很多人(包括不少有一定社会的地位的中上层人士)的特点是政治上抗日热情很高,是与党积极合作共事多年的党外积极分子。党组织对他们的进行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使他们接近基层群众,学会从当时当地的条件出发,来组织适合群众需要的活动,并在工作中培养新的干部以至各种文娱活动的能手;二是说服这些过去参加救国活动积极分子,进一步摆脱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影响,深入群众,扩大联系面。
党在统战工作方面,不设置任何不适当的“框框”,只要不是臭名昭著的汉奸,而又是热心公益事业的认识,都加以热烈欢迎。很多民族资本家和社会名流都对益友社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有出于爱国热忱出钱出力的,有出于培养店员业务技能而赞助益友社的某一项活动的(如补校),有对益友社的正当娱乐活动感兴趣而参加的,当然也有是在益友社影响扩大的情况下想借此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卓有成效的上层工作使得租界当局和日伪统治者不得不发给执照,承认益友社的合法地位。
感想小结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三大法宝分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建设,1946年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将其具体化为“一个有纪律的,有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
纵观益友社前后存在的十二年,除了直接的武装斗争外(间接支援过党的军队),其他两个法宝都被用上了。虽然益友社所主要工作的对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工人,而主要是商业领域的店员,但按照阶级分析来看,他们也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这部分人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表现出来的革命性,也并不比当时中国的产业工人差多少,这种革命性也许不能单单用罢工游行来衡量。关键的事情,是通过深入分析当时中国所面临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上海自身作为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充分、三座大山的压迫也最显著的城市的情况,再去探究在这些情况下如何教育广大的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群众,如何激发他们的革命性,如何凝坚强的阶级力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益友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合法斗争(主要表现在构建、巩固抗战和民主建国统一战线上)和秘密工作(如支援新四军、解放军)结合得不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看待益友社的成功经验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当下,中国的资本主义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以前的一些工作空间不存在了,新的工作空间也发展出来,具体的工作方法有待实践的摸索,抽象而言就是要组织起阶级的队伍。无产阶级必须组织起来才能与依托庞大的国家机器与经济体而组织起来的资产阶级相抗衡。
[1]益友社十二年历史中,经其他系统调入和本社发展的党员,据已有材料统计,共有约158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