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人民日报》充当人民牧师+资本家喉舌

时间: 2015-04-17 08:34:43
栏目: 新闻短评
话题:

【进步青年网按】之所以再次评论人民日报,因为其特殊的地位,是gcd中央机关报,它的观点实际上就是代表着当朝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人民日报的立场和利益,略微的看出国家的立场和利益;从人民日报发表的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可以看出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当人民日报要我们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鼓励爬向管理层摆脱现状,想必国家一时是改变不了广大劳动者被职业所奴役而身不由己的苦逼现实了。

怎么又来评论《人民日报》了?因为人民日报欺骗了我。今天之前,人民日报在我心目中还是非常神圣的,记得80年代以前的人民日报社论不但水平很高,而且是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坚守社会主义大方向。让人们斗争,通过对社会一切不合理的东西不断进行斗争促使变革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人民日报》就大大走样了。之前偶尔看到一篇《不要掉在钱眼里》的文章,我还以为这大概是人民日报"不小心"发的心灵鸡汤,可我关注人民日报的微信后,发现每天都推送各种口味的心灵鸡汤,每天晚上一杯现在恶心的不行,五脏六腑颇为难受,很想找个槽吐一下。

怎奈人民日报前天和昨天又连续发文《谁的心中不曾有远方》和《世界这么大,你看完了不还是得回来上班》,来回击河南任性女教师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让小编实在忍不住,吐了一地。我想到曾经在我心目中如此崇高的人民日报如今堕落到如此地步,实在是痛心疾首,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于是便想再次揭露下人民日报堕落之后的反动本质。
话说一河南女教师大概是因为不满教师待遇低下和生活单调苦闷(大家还记得河南教师大罢工的事吧),就辞职,辞职信写了很潇洒"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此辞职信立刻占领朋友圈,引起网友极大同情与共鸣。人民日报再次敏锐地发现,这是一颗危险的毒草,每个人都这样说走就走,还要不要工作了?立刻发文《谁的心中不曾有远方》进行回击,大概是感觉这篇文章太过文艺,不够有力,一天后又转发这篇《世界这么大,你看完了不还是得回来上班》。中心意思有两个:

第一,指责这样行为是不负责的,逃避现实的行为。"人生那么长,总需要有一段时间的不自由,来换取其它人生的自由,总不能什么都让你一个人得了。"人民日报,总是摆脱不了看问题总是从个人主观上去找原因的毛病。还记得不久前发生的全国范围内的教师罢工么?教师行业的工资低、地位低、压力大、强度高等问题让不少教师难堪其任。这位教师是否是因为经济的原因而离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她不爱这个职业了。岂止是她个人不爱她的职业呢,又岂止是教师不爱这个职业呢,各行各业有谁真的爱自己的职业?朋友圈里的疯转以及大量网友的共鸣吐槽就反映出了这一点。我们绝大部分工作的人,都是一无所有只能给别人打工的雇佣劳动者,工作是为了生存。毫无保障、个人承担极大风险的市场经济使得人们被禁锢在某一种职业上,不敢轻易换工作;出于资本增值的需要,它要求社会高度的分工,并让劳动者服务于这种分工,因此现在的专业教育也使得劳动者只能从事某种职业;人们一旦被雇佣于某种职业,必然按照资本的需要完全隶属于某种职业。人们在从事职业时已经日渐丧志以至于完全失去自主权,一句话,不是人们支配劳动,而是劳动支配着人们。劳动让人痛苦,而不是让人快乐,谁会爱上它呢?教师的任性出走,不管主观上如何,客观上不是一种对目前这种异化了的劳动的无声反抗吗?无数人的同情、吐槽,不也是客观反映了现在的劳动早已成为了压在人们身上让人痛苦的异己力量了吗?人民日报看不到资本让劳动异化这一点,而剑指个人。这是很傻很天真的无知呢?还是有意而为之?
第二,人民日报总是忘不了自己的牧师角色。站在高处批了一顿之后,接着谆谆教诲。人民日报这位牧师的话实在是经典,集鸡汤文之大成,使我仍然不得不大篇摘录,以飨读者:"20岁出头的时候也想去旅行,去欧洲、去美洲、去哪里哪里,没多少钱,但有份年轻的好心情。后来我终于明白,工作与旅行有一个完美的共存关系,职位越高带薪年假就会越多,工资越高越不需要为了某个特价机票只能在某个时间出行。只要善于运用已有的公共假日,用好自己的各种假期,就能有一个不被冲突的好时光。""我并不是反对年轻人去旅行,只是千万别动不动就想辞职拿旅行说事儿。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请提升自己,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一股脑都逃避在旅行里。"然后在里面举了一个例子说他朋友的工作就是环游世界,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我只是把别人抱怨和吐槽的时间用来背历史书上的备注小字了。"

总结一下,现在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没钱,你没钱不是因为老板剥削你,而是因为你能力不够强。如果你"把别人抱怨和吐槽的时间用来背历史书上的备注小字了",而不是耐不住寂寞吃不下苦,辞职走人,你就可以职位越升越高,你就可以去任性的旅游了。"年轻的时候荒废了光阴,年纪大了需要用更多自由的代价去弥补;而年轻时的奋斗,也同样能换来其他生命时光的自由。" 一句话,请不要抱怨,好好工作,不要辞职,你终究会有机会的。

一份报纸的性质大可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播报的新闻类型,二是新闻评论和其他社论,最能突出报纸性质的还是他的评论。我们看看人民日报有哪些评论,这个看微信就很清楚。人民日报微信版,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每天的"夜读",典型的鸡汤文;一是将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比如外面质疑中国经济不行了,马上出来辟谣"十张图让你看中国行不行";白领们抱怨工资低了不够花,马上告诫"不要掉在钱眼里";现在教师工资低、生活苦闷无聊,想辞职"出去看看",人民日报马上警告"世界那么大,你看完了不还是得回来上班?"
人民日报安的什么心,为谁说话,这还不昭然若揭吗?我说人民日报现在就是人民的牧师+资本家喉舌的角色,这不为过吧?
人民的牧师与资本家喉舌这双重角色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为这个社会是建立在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之上的,决定了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利益在客观上是根本对立的(尽管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劳动者的一切纠结痛苦,其根源无不是来源于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在于资本控制下的劳动对劳动者深深的奴役。人们迟早有一天会觉醒,而一旦觉醒,意识到了资本对自己的奴役,人心骚动,反抗必然增多,资本家就不可以肆无忌惮地剥削,甚至无法剥削。因此他们就需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使人们不但肉体上被奴役,还要让人们精神上也被俘获。

个人奋斗的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就这样诞生了。成功学给人通过奋斗向上爬的希望,让人们忽视和忍受种种现实问题;心灵鸡汤让人从个人身上找原因和转移视线,让人忽略现实问题的社会根源。根本目的就是让人奋斗或者知足,来忘却让自己痛苦的社会根源,向现实妥协和适应,不要抱怨,更不要抗争。其结果当然是老板开心地赚钱。而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也是从什么《重庆青年报》上转载的,说明其他主流宣传媒体也是在不断地灌输这种心灵鸡汤、成功学等奴隶文化。进而联想到我们的教育,难道不都是如此吗?主流文化、官方教育,无不是服务于这个社会的统治需要的——掩盖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实质,忽悠劳动者心甘情愿地卖命。
之所以再次评论人民日报,因为人民日报有着特殊的地位,是gcd中央机关报。它的观点实际上代表着主流的观点,甚至是当朝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人民日报的立场和性质,看出国家的立场和性质;我们从人民日报发表的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可以看出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当人民日报要我们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通过爬向管理层才能去旅游,想必国家一时是改变不了广大劳动者苦逼不能去旅游(暂时免于奴役)的社会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