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命日报:民国青年走到金字塔顶端的概率不会比蒋中正小

时间: 2015-06-06 10:12:39
栏目: 新闻短评
话题:

按:山寨文是凸显原文荒诞性的极好形式。

 

别丢了"民国精神"

《认命日报》 1935年4月23日20版 作者 胡硕

卖糯米饭、肉夹馍,做化妆品推销、租房中介……几个友邦青年"不走寻常路"的民国创业故事,让人不由联想到那句委员长 蒋中正的醒世格言:"呐,做人呢,最要紧的就是开心…"当然,他们如此"任性"地要自己做老板,绝不仅仅是为了"开心"。他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业绩也还不够"吓人",但谁又知道他们当中会不会有未来的荣德生呢?

人地生疏的"外来客"在竞争激烈的民国看到了商机,触角敏锐的民国青年在市场广阔的内地开创了事业……却有一部分土生土长的民国青年,抱怨看不到发展机会,抱怨贫富悬殊、分配不公、资源被抢、上升空间狭小……一腔的怨气,化为怒火,发泄到街头,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共产主义斗士"或所谓"民zhu斗士",认为"共产主义"或"民zhu"是解决问题的万应灵丹。

某些民国青年的言与行,颇令有"民国情结"、从"民国精神"汲取过养分的友邦人民失望。什么是"民国精神"?是吃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这是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想当年,"企业大王"刘鸿生在开平煤矿当推销员、"肥皂大王"项松茂给别人打工,后来攒了几个钱开始"自主创业",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时候,他们能预见到自己将成为民国巨富吗?恐怕未必。想当年,9岁的委员长蒋中正已经失去了父亲,他一边帮妈妈照理家务一边刻苦读书;失去母亲的院长孔祥熙和妹妹,跟着乡村塾师的父亲过着拮据的生活,过年也吃不上饺子。那时候,他们能预见到自己未来巨大的上升空间吗?也未必。所有的人不过是凭着一股子精神,脚踏实地付出最大的努力,最终铸就了自己的传奇。

今天的民国,发展机会真的比以前少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机遇,关键是能不能看到并抓住。"面粉大王"、"棉纱大王"荣德生在南京与青年学生座谈时说,民国年青人的机会一定比他25岁时多。工业勃兴时代机遇之多元,创业之便捷,在老一辈实业家看来,更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今天的民国,上升的空间有那么狭窄吗?也未必。如果你不想创业,想四平八稳,你还可以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走到金字塔顶端的概率不会比陈立夫、宋子文、蒋中正小。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民国传奇。老一辈的中国人,一家数口挤一间屋、农忙时兢兢业业、农闲时摆地摊补贴家用,攒够了钱,换间大点的房子,就算是实现了人生梦想。现在的年轻人不满足于这样过一辈子,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折腾",甚至全社会都支持你"折腾":今年3月,委员长 蒋中正在贵阳发表讲话时,就提出了一系列振兴实业、鼓励创业的举措:"振兴农业,改良农业,保护矿业,开发矿产,扶助工商,调节劳资,开辟道路,发展交通,调整金融,流通资金,促进实业为宗旨;而革除苛捐杂税,减免出口税则,要求新矿法之实施,禁止纸币之滥发。"从去年开始,国民政府领导的全国学术工作咨询处又推出了"毕业生小工业贷款计划",提供大量资金鼓励大学毕业生创业。此外,社会上也已经掀起了"国货运动",国民政府还推行了许多支持国货的政策,如1930年颁布的"服用国货条例"、免征国货广告税等等。

最近国内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希望更多的民国年轻人,不画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不惧怕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怀抱"民国精神",走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下面是原文《人民日报观沧海:别丢了"香港精神"》—————

卖糯米饭、肉夹馍,做化妆服务网站、租房网站……几个香港名校毕业的内地青年,"不走寻常路"的香港创业故事,让人不由联想到那句香港电视剧的经典台词:"做人,最要紧是开心……"当然,他们如此"任性"地要自己做老板,绝不仅仅是为了"开心"。他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业绩也还不够"吓人",但谁又知道他们当中会不会有未来的马云呢?

人地生疏的"外来客"在竞争激烈的香港看到了商机,触角敏锐的香港青年在市场广阔的内地开创了事业……却有一部分土生土长的香港青年,抱怨看不到发展机会,抱怨贫富悬殊、分配不公、资源被抢、上升空间狭小……一腔的怨气,化为怒火,发泄到街头,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专业的"**斗士",认为"**"是解决问题的万应灵丹。

某些香港青年的言与行,颇令有"香港情结"、从"香港精神"汲取过养分的内地人失望。什么是"香港精神"?是吃苦耐劳、勤奋拼搏、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这是香港奇迹的力量之源。想当年,霍英东在杂货铺当伙计、李嘉诚给别人打工,后来攒了几个钱开始"自主创业",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那时候,他们能预见到自己将成为香港巨富吗?恐怕未必。想当年,9岁的梁振英在家里帮妈妈做塑料花,曾荫权一家几口挤在警察宿舍、穷到没有裤子穿,那时候,他们能预见到自己未来巨大的上升空间吗?也未必。所有的人不过是凭着一股子精神,脚踏实地付出最大的努力,最终铸就了自己的传奇。

今天的香港,发展机会真的比以前少吗?答案是否定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机遇,关键是能不能看到并抓住。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香港与青年学生座谈时说,香港年轻人的机会一定比他15年前多。互联网时代机遇之多元,创业之便捷,在老一辈实业家看来,更是"新旧社会两重天"。今天的香港,上升的空间有那么狭窄吗?也未必。如果你不想创业,想四平八稳,你还可以考公务员进入"体制内",走到金字塔顶端的概率不会比曾荫权、梁振英小。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香港传奇。老一辈的香港人,一家数口挤一间屋、上班兢兢业业打卡、下班摆地摊补贴家用,攒够了钱,换间大点的房子,就算是实现了人生梦想。现在的年轻人不满足于这样过一辈子,有大把的机会可以"折腾",甚至全社会都支持你"折腾":香港特首梁振英2015年施政报告提出,特区政府将设立青年创业基金,每个成功申请的项目,可获政府直接资助数万港元现金;深圳前海"青年创新创业梦工场",造价1.2亿元人民币,香港青协参与管理,为申请者提供廉租工作室和种子资金;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斥资10亿港元成立"香港青年企业家基金";热心人士刘太通过"香港青年创业计划"提供一个租金近6万港元的餐饮铺位,只收取1港元的象征性月租……

最近内地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希望更多的香港年轻人,不画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不惧怕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怀抱"香港精神",走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

《 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23日 20 版)